Thursday, February 23, 2017

午後小時光

上週五一整個陽光燦爛的天氣,大家還在跟這一周得上6天班掙扎的時刻,砍著陽光覺得該上山走走,就這樣收拾包包上山賞花去。
搭上公車來到第二停車場,慢慢往花鐘方向散步。其實不是花季每每來到陽明山還是覺得舒服,就是那滿園的綠意,一年四季的舒爽。反而在這樣的花季,覺得人太多、有點擾了這樣的一份清幽。

花況其實沒有太好,櫻花林還是有點零零落落,茶花還有許多盛開著,杜鵑還是最漂亮的。原本是想偷個閒的小午後,卻因為賞花的人潮,似乎讓心也顯得有點煩躁,決定趕緊來離開,換個地方看看書喝喝咖啡。

搭上接駁公車來到竹仔湖,這個時候的竹仔湖很安靜,雖然公車站牌前還是不少的人,但轉個彎進去海芋田裡散步,就有一份清靜的感覺。還沒大滿開,卻還是可以欣賞很漂亮的海芋。然後再慢慢踱步上小丘喝咖啡、享受個下午茶時光,當然也將包包裡的小書看完。

非假日的午後的小丘雖然還是有不少客人,但還不算太吵雜,可以安靜地喝咖啡、看書,偶爾抬起頭來又有一種置身雲霧森林的感覺,但咖啡廳裡又有一種暖意。其實我喜歡這咖啡館的氛圍勝過於它們的咖啡,離開主賞花區有點距離,而且外面的大樹根咖啡館巧妙結合,姊妹們在外面聊天,真是個浪漫美麗的場景啊!

下午起霧了,又將衣服換上,然後慢慢走出去到竹仔湖派出所,中間看到水車寮步道,短短的步道,那就走一次吧!畢竟每次都錯過,反正也不趕時間,就繼續散個步,好像也就是讓自己確認一下出入口方位吧!

想著要不要帶幾支海芋回去插,不過錯過了許多漂亮的海芋田,這時候路邊的感覺沒那樣美,而且就得買一整把,感覺我的小窩該不適合這樣一大把,也就算了,下次上山時再買吧!

 
還是又回到公車總站,只是這下山的人群也太可怕了,而且仰德大道塞車好嚴重,竟然讓我的午後小悠閒ending在塞車裡。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7

謝謝你遲到了

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An Optimist’s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ions
作者: 湯馬斯‧佛里曼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0
語言:繁體中文

沒錯,我們都感覺到了──世界加速變化,有什麼大事正在發生。但又好像沒給自己個時間去思考到底是什麼?就讓這許多的變化不斷進入自己的生活裡,也不知道到底變化會到哪個程度,就是各種以前夢幻好像都變得可能,而自己生活裡該怎樣面對這些變化呢?

他在書中用許多精彩實例,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快到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並且為我們提供一些良方,教我們如何安度於這個加速時代。

由於科技呈現指數型發展,當今世界的運作受到地球上三股最大力量的牽引,包括「摩爾定律」(Moores Law)、市場(Market)和大自然(Mother Nature)。這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正在快速重塑現代世界,改變地球的面貌。

關於科技,佛里曼帶我們一窺網路時代的萬神殿,為我們指出一顆驚人的「超新星」,了解電腦、感測器、軟體和平台等,如何交互連結、日益演進,導致現在人人手上都有一部微電腦,可用低成本參與全球流動,並從雲端汲取力量。現在,無論個人、機器、企業或國家,都獲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關於市場,佛里曼帶我們觀看各種全球流動,包含Facebook的友誼流、Airbnb的租房流、Amazon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流、PayPal的支付流、教育流、資訊流、影音串流、工具流等,了解這些流動如何移轉知識、能力與財富,讓已開發/開發中國家人民受益,也讓窮人中最窮的人──「最後一人」受益。這跟我們最早接觸的電子商務已經又不同,而且因為許多第三世界朋友們聊天,發現這樣的商業模式突破了很多的國家疆界,還有那許多的外匯管制措施,我們傳統的貿易模式一路改寫中,而且現在的企業主體是什麼愈來愈難定義了。

關於大自然,佛里曼帶我們遠走天涯地角,來到西非觀察黑暗世界的移動,一探難民遷徙的面貌。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土地欠收,全球有高達六千多萬的人被迫流離失所,試圖從失序世界進入有序世界。氣候變遷不是電視上的報導,它真實存在於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升高的海平面、沙漠化的土地,以及冬天熱得像夏天的日常生活裡。

曾經我也很困惑這樣的世界到底要怎麼走?難道要來個第三次世界大戰嗎?整體局勢確實有點恐慌,曾經以為最安全的旅遊地區,卻是恐攻的主要目標。心裡頭有好多的困惑。不過儘管世界加速劇變,身為樂觀主義者的佛里曼認為,就業的前景不是終結,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所有工作飯碗,科技甚至會創造出更多新職缺。我想我們在這些年的變動後,得開始學習放下一些固有的想法、觀念,對各種不同的包容度該也會去調整,也許沒能達到世界和平的地步,但我想我們還是會因為這幾年的動亂去學習尊重各種生命,大家該會尋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相處之道,該也會逐漸平等些吧!

最後,佛里曼帶我們回到他的家鄉明尼蘇達州,訴說了他的成長故事,讓我們了解,在不斷變化的加速時代中,想要繁榮興盛也必須仰賴一些基本價值,例如開放、信任、合作、建立連結等。

佛里曼說:在加速時代中,偶爾試著「暫停腳步」,省思幫助自己或他人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定錨與啟航之處。若這麼做使你稍有延遲,也別擔心。


我覺得若今年你只能讀一本書,那就讓這本書陪伴你吧!640頁雖然看起來很厚重,但讀起來真的沒有很大的負擔,而且會讓你感覺更有智慧去面對生命的變動喔!其實個人上是不太推薦天下遠見的書籍的,但翻譯出一本好書,讓我們容易理解,就忘了我個人的喜好吧!

拜訪革命

拜訪革命:從加德滿都、德黑蘭到倫敦,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
The Portrait of Revolution: Reveal and Reflect on the Wave of Global Democratic Protests
作者: 周軼君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30
語言:繁體中文

年前一路欠下的債,太多歷史+評論的書籍,一路浸在中東、土耳其那塊土地上,而且每本又都超過400頁,整個小客廳堆滿了書籍,所以年後就開始趕進度,將這種讀了一半的書籍一本一本讀完。

作者本身熟悉阿拉伯語,所以面對我不熟悉的伊朗、埃及、伊拉克、甚至這西年佔據很大書籍市場的土耳其,他的很多觀點確實讓我開了一些眼,有對這些國家有些基本概念,試圖將我所理解的一些知識放進去,然後去找自己想要的更懂得相關書籍來讀,是個很棒的觀點書。也可以除卻那堆國際媒體的美英強國觀點,還是不能夠那樣了解這些台灣不關注的國家,至少沒讓自己那樣文盲吧!

北非強人穆巴拉克、格達費為何倒台?伊朗人民是否仍然對什葉派領袖何梅尼敬若神明?以普丁為師的厄多安,還能把持土耳其政壇多久?查維斯在美國後院豎起反美大旗的真相如何?擺盪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烏克蘭,要投靠強權還是追求獨立?位在世界邊陲的尼泊爾,那裡的人們又是如何被毛澤東思想感召而挺而抗暴?在英國、瑞士,乃至列支敦士登等富裕的西歐國家,民主又面臨什麼新的挑戰?作者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是我們該去詢問的。
 
最重要的是,那些在這些歷史現場的小老百姓,怎麼看待這一切?那些既受革命風潮左右命運、也推動著歷史巨輪向前滾動的中產市民,如何面臨一連串加諸在他們身上的選擇?

2004年烏克蘭的「橘色革命」、2009年伊朗的「綠色革命」、2010年底席捲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阿拉伯之春」,進而到2013年土耳其反對厄多安總統威權作風的「占領蓋齊公園運動」,整個歐亞大陸的心臟帶地接續燒起反威權、爭自由的燎原野火,成為整個21世紀初除了反恐、金融危機之外,最重要的全球政治事件。然而這一波民主浪潮的本質是什麼?

而對於列支敦士敦確實讓我開了眼界,那是我全然不理解的國家,甚至不知道他們竟然是大公可以有否決權,這在歐洲根本就是個怪胎,還可以威脅說限制了他的權力他就搬到奧地利,人民也買單。若是這樣對我說,我大概說那你就搬去吧!不過人民公投還是都支持他,那是個全民皆富的社會,也許它們不覺得他會做出太離譜的事情,但總體來說,這根本就是個奇怪的事情,制度是給一般標準,怎能這樣隨便放棄了自己的權利,畢竟等你碰到哪個就是隨便用否決權的人,你要收回權力就得付出太多的代價了。


置身事外的我們,該如何公正客觀看待遠方人們的奮鬥?對於我們自己的國家,又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Tuesday, February 21, 2017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Moonlight


 看完電影還沒想到,剛剛看演員表還有相片,發現這電影孩真的是到底,一整個沒有白人存在的電影,真的是很特別的卻也沒有違和感,是不是根本就不該將人以顏色來劃分,也不要以顏色來做文章了。

發現這電影的韻味會在看完電影後慢慢發酵,好多好多的愛就這樣慢慢出現,一些些苦澀、無奈,卻還是有愛的甜蜜感,無論是跟母親的和解,見到當年友伴的…曾經以為的歲月走過,許多感情該早已雲淡風輕了,但再見面才知道記憶都在,知道掛念都在,知道那份在意阿。

在很小的時候也許也面對過霸凌,但也許你還有其他的出口,也許那個年代也算單純霸凌的程度還是有差。電影開頭就是居住在邁阿密的男孩夏隆,因個子矮小、平時沈默寡言,在學校時常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在一次逃到販毒區域時碰到毒販Juan,沒有父親、母親又沈溺於毒品的他,漸漸把Juan當成了自己的父親,而Juan也視夏隆如己出,一路陪伴夏隆成長,直到Juan身亡,而Teresa也補上的母親的角色,讓他好像還有些勇氣面對生命裡的狗屁倒灶。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描述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橫跨20年的成長歲月,融合友情、愛情、親情等情感元素,也很罕見地大膽啟用三名演員來飾演主角三個階段的故事,開始於10歲的主角夏隆。

第二樂章則描述青少年時期的夏隆,個性溫柔的他在學校仍時常被霸凌,而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同學兼好友凱文總在重要時刻保護著夏隆,夏隆漸漸發現自己愛上了凱文。

第三樂章裡,夏隆已長大成人約30歲出頭,他已離開從小成長的邁阿密,去了別州工作,除了告別童年的慘痛過去,也希望自己有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三個階段我們也看到不同階段的稱號,LittleChironBlack。以不同的樣貌面對自己的人生。

Monday, February 20, 2017

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

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El mejor lugar del mundo es aquí mismo
作者: 法蘭西斯科‧米拉雷斯, 凱莉.桑多絲 
原文作者:Francesc Miralles,Care Santos
譯者:葉淑吟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03
語言:繁體中文

很小的一本書,在偶然的機會發現的書,對於生命有些許的感傷,卻在轉彎處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有種甜甜的感覺,雖然眼睛濕濕的。

走進這間神秘的「咖啡館」,所有的沮喪、絕望、悲觀都將一掃而空!無論多深沉的傷痛,你都將在這裡重獲新生……

單身的伊莉絲個性害羞,感情世界一片空白,直到父母不幸車禍喪生,她才突然領悟到自己有多麼孤單。每天以淚洗面的她徘徊在自殺邊緣,直到她偶然踏進一間名字很長的咖啡館「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她的人生也從此改變。

咖啡館裡只有六張桌子,伊莉絲在第一張也是唯一的一張空桌子坐下來。一名自稱盧卡的男子前來跟她攀談,告訴她這裡的六張桌子都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好比他們現在坐的這張「感應」桌,就讓他得以讀取她的心思。

半信半疑的伊莉絲為了證明一切只是無聊的玩笑,接下來的幾天,她和盧卡輪流坐到其他不同的桌子,結果奇妙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往事」桌讓她重新邂逅初次暗戀的對象;「希望」桌幫她找出自己生命的轉機;「原諒」桌教會她接納真實的自己;「啟蒙」桌喚醒了她表達情感的天賦……伊莉絲也發現自己漸漸地愛上了盧卡。

然而,就在坐過最後一張桌子後,隔天伊莉絲再次造訪咖啡館,卻發現咖啡館已經歇業,盧卡也不知去向。這是怎麼回事?盧卡究竟是誰?這間咖啡館又藏著什麼樣的秘密?伊莉絲決心要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


有一點點童話的味道,有一點點神幻,也有那些許的陳腔濫調,從擁有到失落,因珍惜而救贖,好像面對生命的轉折點,總得找到個方法來面對這挑戰、去找到突破人生僵局的可能性,完成一個自己要的生命。放下過去,啟動未來;積極向前,才能重見光明。而且踏出那一步,發現自己並不孤單,而且真可能處處有驚奇。

異星入境 Arrival


 對於這電影原本改編的故事《妳一生的預言》,也許比較符合這電影要表達的內容。但是要說著妳一生的預言,但在走出戲院之後一直讓我想不通的是,為了給妳一個人這樣的預言能力,這樣一個禮物,卻需要出動12"豆莢"來到地球嗎?這裡頭是我錯過了什麼?不過我還是喜歡他要傳達的東西:若你有預知妳未來的能力,妳對自己的人生會有不同的抉擇嗎?妳知道妳跟這個男人相愛後會分離,妳敢去愛嗎?妳知道妳親愛的女兒之後會因為罕見疾病早逝,妳願意選擇生下他嗎?這一切是這樣困難的人生議題,但妳要因為這些巨大的悲傷而不去迎接生命裡可以有的喜樂,去面對生命裡各種的可能?能夠再一起就是很美好的事情,妳拒絕了美好,也許沒那樣多的悲傷,卻好像失掉了生命走一趟的意義吧!

用了一個語言學家為主角,而外星人的語言設計成一種非線性的文字符號,像個圓圈,象徵著生命輪迴,就像是她的女兒HANNAH名字一樣,生命就是有這樣不可逆的生老病死歷程,即使你可以預知未來,但生命中有他自己的歷程。


整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女主角表現也很棒,但弄個外星人來有引起全球的大恐慌,這真的是外星人要給我們地球人的GIFT嗎?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7

走一條利他的路

走一條利他的路:徐重仁的9堂共好見學課
作者: 徐重仁/, 王家英/文字整理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10
語言:繁體中文

這些日子白天讀著這本書,晚上看的是佛里曼的謝謝你遲到了,面對社會的變動,一種抓不到未來的感覺,好像就會特別懷念那以前時代的單純、簡單…自己好像很容易掌握生活裡的脈動。只是時代在走,很多時候你也不得不去面對,但生命總會找到出口,無論你覺得如何困頓的時代,卻還是有人可以過得更好。

這本書是徐重仁累積3年、超過50場演講精髓筆記。談論著「市場沒有飽和 只有重分配。利他就是利己,共好創造多贏,善盈餘才是永續經營的強大引擎,吃虧的生意為什麼反而會賺錢?顧客的不便就是商機?景氣慘淡,年輕人想創業,如何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如何找到不景氣下的隱形商機?」

*不可思議的CP值:為何食材成本超過六成,法國餐廳還能賺錢?
*顧客賺就是店家賺:平價眼鏡店憑什麼可以大喊「超薄鏡片不加價」?
*麵包店變社區遊樂園:手工麵包比台灣還便宜,業績卻高出同行10倍!
*房仲店成活動中心:房仲業者「不務正業」,上班做義工,不景氣中照樣業績成長。
*小農救世主:日本零細農家的救世主如何整合5000多戶農家、讓他們自己訂價並成功行銷、提高利潤?
*粉領族變漁船團隊CEO:日本OL帶領老村落的漁夫們以數位化管理漁獲、用Line做生意,竟掀起一場漁業革命?
*沒有收入照發薪水:岩手縣的醬油老鋪在311震災後如何以「讓員工生活下去最重要」的信念、大方聯合地方業者,激活地區生機,如今年營收上億!
*分享獨門技術更賺錢:為什麼日本美食「明太子」的發明人不申請專利,反而選擇把市場做大?

流通教父徐重仁深受日本企業Duskin創辦人駒井茂春的經營理念影響──「走一條自損的道路」──不去先想從顧客身上賺取更多,而是做好產品、服務,把員工和顧客都照顧好,讓企業所在的社區、城市也一起繁榮,自然就會有利潤。這種「共好」的經營哲學,來自經營者的價值觀與使命感,不只是一種企業精神,而是切切實實可以據此獲利並讓企業長存的法門。在一切講求效率的時代,卻發現人民生活沒有變得更好,我們是不是得思考一下生活存在的本質,某些時刻是否該是各方面相互合作,而不是追求個人的最大利益為目標呢?

  

Tuesday, February 14, 2017

信仰之外: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信仰之外: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Beyond Belief: Islamic Excursions Among the Converted Peoples
作者: V. S. 奈波爾 
原文作者:V. S.Naipaul
譯者:胡洲賢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6/08/11
語言:繁體中文

第一本閱讀作者的作品該是"大河灣",那20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只記得我很喜歡,卻不知道他是誰,好像也沒看到他的其他作品,然後慢慢發現他還蠻有名的,一個在千里達出生的印度裔,然後我知道他的印度三部曲,也都找齊了,讀完了。不小心又有朋友給我看的米蓋爾街,又是畢斯華視先生的房子,然後他成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奈波爾代表的意義好像又更不同,而我似乎也習慣看他的作品,也許沒有當年第一次接觸時的震撼,卻一直都是水準以上之作,也不會像某些諾貝爾獎得主作品讓我非常想睡覺。所以繼"在信徒的國度後,他多年後重返伊斯蘭世界,寫了這本信仰之外,試圖解構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信仰與文化。

  這回,旅人成了旁觀者,
  讓皈依者述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故事……

1979年,V. S. 奈波爾帶著對伊斯蘭宗教一無所知的狀態,為了尋找「答案」,第一次走訪了四個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及馬來西亞。長達半年的時間,奈波爾與無數的阿亞圖拉、毛拉和穆斯林晤談,並且以訪談紀錄為基礎,探討這四個國家的常民生活與文化,以及潛伏在其內部動盪洶湧的政治激流。這回的觀察他寫就了《在信徒的國度》一書。

《在信徒的國度》以一種旅人自省式的獨白,企圖爬梳伊斯蘭宗教信仰的細節,以及因它引爆革命的能力。

時隔十六年,1995年奈波爾再度造訪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這次重返現場,「皈依」依然是這趟旅程的主題,然而,這次旅人的角色轉移到了幕後,他刻意讓直覺帶領,找到一些人挖掘一些故事;他讓這些皈依信眾站到臺前,用自己的觀點視角述說自己的故事。但總覺得這些信眾們就是整個被洗腦的感覺,沒有外面的世界,回在自己小小的窩裡,接受那些人給的論斷,當一切不如自己所願時,是世界不善待它們!那是一種很危險的狀況,是否也因為這樣動盪在這裡經常存在著,也很容易被挑起情緒。

作者在《信仰之外》中揭露了一個「命題」:伊斯蘭教不只是關乎善惡、道德和私人的信仰問題,它形塑出ㄧ種專斷偏執,致使皈依者的世界觀大變,阿拉伯語成了「聖語」、阿拉伯的土地成為聖地。這些皈依者被要求從其母體中拔離,偋棄對自身土地的記憶與歷史,轉而成為阿拉伯故事的一部分。更甚者,他們對伊斯蘭教的信奉堅守比基本教義派還要更加堅毅且激烈。


奈波爾同時觀察到,在這些皈依國家的伊斯蘭教中存在著ㄧ種恐懼症和虛無主義的因子,所以這些國家要陷入紛亂沸騰狀態是再輕易不過了。但對於這些地區的人民、信仰、生活…我們認識還是太少,地球人似乎該更加願意接受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願意將人放在同樣的價值上,願意開放自己的心,讓我們可以期待比較和平的一天。

Monday, February 13, 2017

藍色加薩The Blue Between Sky and Water

藍色加薩The Blue Between Sky and Water
作者: 蘇珊.阿布哈瓦 
原文作者:Susan Abulhawa
譯者:張穎綺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6/09/05
語言:繁體中文

意外發現的書,更意外是拿到才知道是我很喜歡哭泣的橄欖樹"作者的另一部作品,雖然沒有當年看哭泣橄欖樹的那樣大的震撼,但寫了巴勒斯坦人的哀,但在那樣的悲傷氛圍裡,還是看到光亮、希望,那才是我很大的敬佩。

對於那片土地我還是懂得太少,但近10年讓自己接受不同觀點的書籍,也是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著,而不是主流媒體傳播,試圖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更理解這片土地的紛爭。一切真的很不容易客觀、正確,但基本上我無法理解以色列當權者這樣的作法,對於世居巴勒斯坦的那群人他們就不是人嗎?當然以色列人民有另外的生活苦難,只是生活裡的苦難不該以剝奪其他種族人來彌補。

本書的故事背景在加薩走廊。以橫跨四代女性的家族故事為經,取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政治、歷史和文化為緯,交織出人物與時空的座標事件,時而深入掘鑿,時而凌空俯瞰,視角似遠猶近,思緒穿越無礙,情節鋪陳緻密入微。

其實已我最近讀的歷史書,一次大戰前列強就對中東、阿拉伯半島這片土地很有興趣,也不斷瓜分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二戰之後大家利益交換決定讓以色列復國,但對於已經在那片土地上居住千年的巴勒斯坦人卻沒有多大的規劃,所以我們看到這許多的悲劇。而讓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那場大浩劫,始於1947年,猶太人計畫性地逐一殲滅每個村莊。19485月,歐洲來的猶太移民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名為以色列的國家,本書主要場景貝翟洛村,隨之迎來了決定性戰役。最終,貝翟洛村遭死亡和敗北的氣息籠罩,村民不是死亡,就是倉皇逃往加薩,剩下的人遭到俘虜,從此音訊全無。

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的冷戰時期,全球各地相繼爆發游擊隊起義,在民族革命風潮興起,阿拉法特發起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Fateh,法塔赫)。以色列為分散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力量,便扶植另一支勢力――簡稱「哈馬斯」(Hamas)。

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簽署「奧斯陸協定」,開展「和平進程」。然以色列無視巴勒斯坦人欲獨立建國的心願,仍持續軍事佔領行動,「哈馬斯」此時躍居為抵抗運動主力,帶領巴勒斯坦人爭取民族自主。二十年過去,和平談判依然未果,猶太人不僅於佔領區實施種族隔離,還不斷蠶食鯨吞巴勒斯坦土地。

巴勒斯坦人發動武裝起義,並於20061月遴選出新領導人哈馬斯。以色列與美國暴跳如雷,隨即密謀推翻新政權。一場政變之後,約旦河西岸仍歸法塔赫政府管轄,「哈馬斯」則佔領加薩走廊地帶。以色列憤而封鎖加薩,以致地中海岸的這片狹長土地淪為全球最大的開放式監獄。

多年後,一批政府機密文件遭外流曝光,披露的內容顯示,以色列曾精心計算每位居民每日所需的卡路里,意圖讓加薩走廊180萬名男女老少陷於飢餓,但不至於餓死……


故事裡有許多的神奇,一些精靈,許多的unknown,但面對這樣的苦難,發現這些婦人們有著堅強的意志,那是超越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苦,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不斷地出現著,卻還能夠不埋怨,還可以堅信真主的安排,即使是一線光,就是還要奮力活出生命該有的光彩,那是多大的力量啊!這樣的力量陪伴我度過211台南清晨的大地震,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害怕,然後再慢慢重回夢鄉。

Thursday, February 09, 2017

花蓮小旅行,最後走走晃晃



在民宿吃過那豐盛早餐,又跟從澳門來度蜜月的小兩口聊天,回房間整理一下行李,今天下午也該回台北了。


想說在這志學那來去哪裡閒晃一下呢?好久沒去雲山水那來去走走吧!雖然是個觀光客超多的地方,但一大片該還是可以找到些悠閒的感覺的。這一路我就不需要導航了,畢竟就一條路然後該轉彎時我該會找到熟悉的感覺的,結果根本不用尋找熟悉的感覺,現在路標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轉彎過去就對了。另外一個小改變就是全部車子都得停下外頭才能進去,以前我就是車子開到那片森林裡才開始散步的日子不再了,但這樣也好,至少對住戶減少一些干擾。


若你在以前沒來過這裡,這片湖水和落羽松還是很美,小小散個步其實真的很不錯,但因為太多開發案,原本整片的人工湖,現在某些部分已經被截斷了,曾經的過往已不再地感概吧!


原本想再一路南下到鳳林買杯檸檬汁順便在茂記吃個午餐的,不過早餐根本沒有消化,我想我還是直接回到花蓮還車然後去喝個咖啡該也就準備回台北,畢竟我沒買回程車票,似乎也不該逗留太晚,畢竟若要搭區間車回到宜蘭,兩段接駁真不要太遠出發,就這樣決定北返。


回到花蓮市還了車,記得車站附近有間咖啡廳的單品咖啡還不錯,就來找一下,這種中午時間真的沒人,一個人隨便選位置坐的感覺還蠻奇特的。其實也不用看menu,就是回答老闆的問題找出適合你的咖啡豆,相信專業的判斷,除非你說謊。另外點了法式吐司,其實就是想要品嘗玫瑰花瓣進入吐司的感覺,真的很特別,咖啡也好喝,不過還是有人一起share甜點才不會覺得太膩。這咖啡的量超過兩杯,真是超值。



本來想看看能否訂到車票,但手機上查到的都沒空位,想說就到窗口看看運氣吧!雖然不是普悠瑪,也不是那種很慢的自強號,就這樣10分鐘內買票上車開車,一口氣完成。結束這樣意外的花蓮22夜小旅行。

Wednesday, February 08, 2017

螺旋之謎El Paso De La Hélice

螺旋之謎El Paso De La Hélice
作者: 山迪亞哥.帕哈雷斯 
原文作者:Santiago Pajares
譯者:葉淑吟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28
語言:繁體中文

意外發現的一本書,卻在我那滿滿歷史評論的大書裡算是找到個小小的出口,可以比較輕鬆閱讀,享受一點懸疑、一些解密,一些愛。

托馬斯‧曼德是可汗出版社最重要的暢銷作家,所創作的科幻小說《螺旋之謎》系列成為傳奇,紅遍全球,是繼《魔戒》之後最成功的作品。但他從未公開露面,謝絕所有訪問,也不曾出面領取獲頒的各類獎項。

而一切都要從瀕臨倒閉的純文學出版社老闆,收到一份600頁的投稿開始。把房子拿去抵押貸款、將最後一塊錢都賭在《螺旋之謎》上,可汗出版社大獲成功,而一系列7集的《螺旋之謎》,作者以每兩年一本的速度,穩定而神祕地將5集書稿寄到。

直到失約的第6集。已經四年了,全球讀者引領期盼、購買版權的出版社再也無法等待——這時輪到大衛出馬。大衛長年在外奔波,與妻子貌合神離,婚姻已亮起紅燈。就在夫妻關係瀕臨破碎之際,老闆突然找他密會,交付給他這項重要任務:找出一個連老闆自己都不認識的作家。

而大衛唯一的線索只有(1)寄出書稿的偏山小鎮名字、(2)作者的右手有6根手指,(3)他的字跡以及(4)他使用的打字機型號。

大衛假借度假名義,騙妻子一同上路。調查的過程中,妻子氣跑了,進度陷入僵局——暢銷小說《螺旋之謎》的作者是否還在人世?他到底是小鎮裡的哪個人?嗜讀偵探小說的編輯大衛,從沒想過他的人生竟跟落魄警探一樣,全得押在一個陌生人身上?

原本以為那右手6根手指該是個主要的線索,結果進到這村子裡這裡有一個6跟手指頭的,再轉個彎碰到的還是6跟手指頭,那個年輕的是六根手指頭了,另一個小朋友也是6跟手指頭的。這一切就像是上帝開了一個大玩笑啊!

本身是個容易讀卻是很有趣的故事,對於那個托馬斯‧曼德這個角色我覺得可以更跳出來一些,他妻子該也是很特別的一個人,卻有點被輕描淡寫地帶過,弄得一個村子裡大家都愛的一個人,你卻被一些很模糊的形容詞帶過去,感覺好像在釣我們讀者胃口,是下一步書寫這兩人為男女主角嗎?


大衛和老婆間的情感衝突也很草率,作者畢竟是第一本書,感覺上整個人物描繪上會用上許多"空洞"的字眼,而不是實際去讓我們自己建構出它們的個性。但故事本身是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