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06, 2016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
Reborn from the Wounds of History: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Germany after 1945 and after 1990
作者: 花亦芬(Yih-Fen HUA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6/08/05
語言:繁體中文

為當下的公義努力,跳脫仇恨的轄制,是留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檢視傷口,是為了醫治傷痕,因為受傷的心走不遠……  

我好喜歡這一句受傷的心走不遠。總有很多人覺得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但過去受的傷絕對不會因為當作沒這一回事就可以自動走過,因為受傷的心走不遠。

正義的果實是促進和平的人用和平栽種出來的。
借鏡德國的轉型正義之路,轉換悲情,撫平世代的傷痛。

當社會有進行轉型正義的必要,大部份的人卻裝沒事,對悲劇噤聲,不想釐清真相,最後大家得到的不是和解,而是互信基礎薄弱的社會,包括世代抗爭、族群對立。看這段描述是否很熟悉,就是這幾十年來台灣社會裡的狀態。有時候會這樣想說明明就是一群很善良的人,也不是那樣不滿足於現實的狀態,在我生長的環境雖然"外省"族群很少,但整體來說村子裡大家也都相處和樂,在乎的不是你來自哪裡,而是你是否真心對待人。而為什麼走到這樣,每次只要有衝突,大家沒辦法接受各種不同意見,就會直接跳到一種政黨對決,一種族群不同?

這些年來也許是資訊流轉更普遍,整體政治氛圍也更開放,台灣人民確實比較可以接受自己是"主人"的意識,畢竟長久以來的帝制,人民沒有人權為常態。而經過幾次的政黨輪替,看起來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也有和好的意願,若沒有深入檢視過去的錯誤行為,也沒有從錯誤中記取教訓好好深化民主,很難讓當前獲致的和好成為永續留給後人的祝福。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正義/公義的介入是最關鍵的,這樣才能在憲法制定、司法裁決、社會價值觀的重建、教育文化的論述等各方面獲致和解。從體質上勇敢改造自己的社會,才能建造真正健全發展的國家。

對於過去的錯誤有時候真的也是時代的意涵,歷史的緣故,但曾經犯的錯不是因為你說是時代的必然就說沒關係,面對歷史可以原諒但不是遺忘,而原諒也得犯錯的人出來面對。大家也都會說那些人都成為歷史了啊!那為什麼我們也會執著於日本於二戰的屠殺事實呢?為什麼德國人對二戰時納粹的行為負責呢?台灣該樹立何種可以讓國民驕傲地立足於世界的價值,來定義自己,也開始逐步穩妥打造現在與未來?在這方面,世界上沒有國家像聯邦德國這樣,從二戰結束後,短短五十年內必須經歷兩次性質大不相同的轉型正義,並且以此成功地將自己轉型為國際社會值得信賴的夥伴。德國二十世紀的歷史與轉型正義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家在短短七十年內如何經歷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大災難與大復原。這個經歷既提醒世人,民主需要恆常小心守護;同時也鼓勵我們去看見,只要願意真誠反省認錯,修好與和解不僅可能,而且以反省與寬容為基調的民主社會,更容易得到國際的支持與肯認。

抄錄一些推薦者的意見,值得我們去深思轉型正義的必要性,還有該面對的態度,當然該更細節謹慎地去做。

經歷抄家滅族悲劇事件,受害者和加害者都可能午夜夢迴發展出創傷後壓力症。此心靈創傷會影響子孫三、四代。撫平此傷痛需在友善的情境下,有效地再度探討及回溯整個創傷經驗。誠如作者所言:「但透過『可以無所不談』,當揭開傷痕的同時,如果能彼此坦白、願意以真誠面對過往的心互相看見,療癒終究會在彼此心中慢慢展開」。──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暨醫院精神部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退休),現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兼任教授暨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林信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