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9, 2016

澳門小旅行,澳門半島繼續探險

  
買了蛋塔,走回公車站,對於先前那離去的公車一點都不覺得緊張。一整個吃飽了,我有大把時間可以消耗的概念,有什麼好急的呢?本來還想說在公車站慢慢吃完蛋塔,哪知下一班公車又來了。在路環我根本就沒認真看路線,反正都到澳門半島,就看路線讓我決定在哪裡下車而已,然後繼續在半島亂亂走。
  
搭了了18號公車,我終於有點懂澳門公車的票價,而這公車到媽閣廟,我們反正還沒去過媽閣廟,那就繼續看廟逛教堂吧!而這公車一路舊址搭載我們3人,司機因為曾經在台灣工作多年,所以很高興地跟我們一路聊天,一直到有其他客人上車。原來澳門考駕照比較嚴格,但他們卻承認台灣的駕照,所以很多澳門人在台灣考駕照啊!
  
媽祖閣俗稱媽閣廟,主奉海神媽祖,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現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者。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說真的是充滿媽祖廟的台灣人,到澳門看媽閣廟是有點不是點特別,但當觀光客時又是另一回事,況且總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可以體會,那香就讓我覺得很特別。
  
媽閣廟始建於1488年,時值明朝。當時媽閣廟門前已為澳門之海岸線,是當地及附近居住之漁民作業之上岸補給、歇息和祈福之處。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又稱正覺禪林)、石殿(又稱神山第一殿)、弘仁殿、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經過廟門及花崗石牌坊,便是庭院,循著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即可抵達建於巉岩巨石間、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殿內四壁,雕刻著海魔神將,色彩斑斕,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著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供奉觀音菩薩。
  
繼續往下走,看到港務局大樓,一棟黃色建築,由義大利人卡蘇托(Cassuto)所設計。港務局大樓高兩層,其外牆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頂,配合通花圍柵,為仿阿拉伯樣式廊道建築。對面那義大利餐館還真呼應這建築呢!
  
繼續走就來到亞婆井前地,一邊通鄭家大烏,我們則往上走上西望洋山,去尋找西望洋聖堂。西望洋聖堂因其建於澳門西望洋山山頂而得名。聖堂旁的建築物曾是主教的寓所,西望洋山又稱主教山,教堂又被稱主教山小堂。
   
也許真的是天氣太冷的緣故,真的都沒有其他遊客耶!反正總得替自己找點樂趣,那就設定自拍功能,3人在廣場上玩自拍了。
  
走下去後就來到鄭家大屋(澳葡時期稱文華大屋),為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與盧家大屋同屬嶺南風格民宅。
   
鄭家大屋的土地總面積為399平方米,但整體感覺大過於盧家大屋。大宅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並以大內院相連。建築材料以青磚為主,牆基則由花崗石築砌。中式建築特色表現於中式大宅建築格局與屋頂等;而西方特色則表現於古典建築裝飾風格,可見於部分室內天花、門楣窗楣的式樣、檐口線和外牆批盪等。
 
我好愛那2樓的發呆/chatting room空間。
  
繼續往下走尋找聖若瑟聖堂,修院部分是不開放的。聖堂屬巴洛克風格。教堂正立面為一雄渾的牆體,寬24.6米,高19米,大致分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頂層兩邊為對稱之鐘塔,塔頂為琉璃瓦頂,其左鐘塔三個窗洞放有大銅鐘,左邊鐘塔正面窗亦有一銅鐘,以及一小門通往天台,中間山花中有一耶穌會會徽雕飾。
  
繼續回到議事堂前地,原本該是去黃枝記吃東西的,只是這真的是太多人了。我們先到玫瑰堂,天氣太冷我大概已經沒有熱量不能亂亂走,留在玫瑰堂裡等候,它們兩說要去尋找昨天經過那些類滷味攤,只是後來似乎沒有尋到,決定來去找午餐餐廳。對了!玫瑰堂也許因為人數太多,這是我難得看到有許多人一直要聚眾安靜的地方。
  
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會的徽號。正面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都被不同款式的圓柱分隔出門窗位置,頂部則為三角楣,是十七世紀教堂的豪華風格。而內部則由一高高闊的主殿及兩個側堂所組成,主殿和側堂由幾個圓拱門隔開,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間也有一圓拱分隔,小祭壇則設於側殿。
   

其實什麼餐廳住址都沒帶上身,後來想到有個旅遊中心來去詢問陶陶居在哪裡,我們也順利找到,只是這人也太多了吧!我已經飢寒交迫,全然無法等待,大家就委屈一些簡單的去祥記吃個竹笙面,雖然比不上黃枝記,但至少就是可以止個飢,然後去買咖哩榮回去飯店。
 
這樣的冷天我實在沒能力一直待在戶外,他們只好陪我,行程來個轉彎回去喝紅酒,吃點心,後來晚餐就直接在飯店的美食街解決了。該就是這樣,才有時間逛逛大飯店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