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14

帶我去西伯利亞 Til Sibir

帶我去西伯利亞 Til Sibir
作者: 佩爾.派特森
原文作者:Per Petterson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2/11/26
語言:繁體中文

沒事進圖書館翻翻書中找到的一本書。看到書名是著迷西伯利亞那份冷冽感,但其實那只是主角一個夢想地,更多的是北歐的那份孤寂、襯著她的心情。一個超過我預期好看的書。

挪威作家Per Petterson著作,描述二次世界大戰中在丹麥哥本哈根近郊一個農村裏的一對兄妹的故事,好平淡的書寫方式,也有那麼點陰鬱的味道,配上北歐的天氣,大戰的時光,生活從來就不容易啊!

在冰雪終日不褪的家鄉,我們一心渴望離開,前往夢想的國度。

我從小就夢想著去西伯利亞,賈斯伯卻一心想去摩洛哥。熾烈如盛夏豔陽的他,總追求著一個激情燃燒的人生,而我卻是謹小慎微,只盼永遠跟在他後頭……他逃亡前夕,我赤裸投向他,但他只是輕撫我的臉龐,說:「你真的是個勇敢、又可愛的小妹妹。」妹妹。

《帶我去西伯利亞》描繪在現實壓迫下,一場對愛與夢想最奮不顧身的追尋。挪威作家佩爾.派特森以沉鬱如詩的筆調,細筆慢慢鑿斧,苦寒的雪地中,青春與生之慾望如何擦槍走火,如流星短暫劃過夜空,掀起一道道悲涼的光影。在那其中,我們也看見了蒼茫人世中,生命最真實的熱度。


Tuesday, May 27, 2014

夢幻湖散步走

  
這該是近年來最長一段時間沒上陽明山的日子吧!一整個呈現發懶的狀態,體力也大不如前。但想到更不動體力就更差,趁著陽光燦爛的日子,選個短短的路線讓自己流點汗,然後進可攻退可守的路線,又有美景可以賞的地方,所以就搭了車到冷水坑。
  
今天搭捷運到劍潭站,一下車就有小15公車,而且是大巴士,完全沒有人擠人的狀況,一路看書到冷水坑站。
  
下車往夢幻湖停車場方向走去,冷水坑那公共浴池真的好多人,但我都還沒開始走路,就來泡湯好像有點太過份了。還是走走路,一會下山後再看情況吧!這人車分道開始一路往上,人煙稀少,我好像可以走得更悠閒一些,一路欣賞花草,也可以回頭看到這樣晴朗之下的山景風光,就到夢幻湖停車場了。
  
之後就是步道入口,1.2公里,有一段小上坡,太久沒爬坡還是會有點喘,不過反正距離又不遠,我又沒有要走到七星山主峰,沒有時間壓力,就慢慢走,細細欣賞整個山的樣貌,總是轉兩三個灣也就快到了。
  
今天的夢幻湖完整呈現,水韭清楚可見,整個山的倒影映入湖中,美呆了。只是人有點多,沒能給我更安靜的空間可以自己坐下來發呆、看書、吃點心。所以欣賞美麗湖景後就繼續往七星公園方向走了。
  
轉個彎遠遠就看到蝴蝶身影,不過數量大到讓我覺得是我自己眼花,走近一看真的滿滿的掛在花叢裡,而且他們根本不太動,自己沉浸在享受花蜜之中,讓我竟然可以這樣拍下他們的身影,不過也真是太難得的經驗,害我在那裡多陪了他們好一會時光。不過後來從七星公園下山時有一小路段也是這樣的景像,是這個時節特別容易碰到蝴蝶嗎?
 

轉往七星公園,我今天的狀況不適合繼續走七星山主峰,考慮著要往苗圃方向還是回到冷水坑呢?不過我想我更喜歡冷水坑的溫度,決定回到冷水坑喝杯咖啡,看個書,反正帶上山的書還沒看完,下山也沒什麼事要做,倒不如在這裡享受舒服的溫度,還可以看到滿眼的綠。後來一直想到要去看個電影才下山去!

Monday, May 26, 2014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也上映一陣子的片子了,但卻一直沒有決定到底要不要看這電影,後來看到許多朋友觀看後的好評,想說週六從陽明山下山後去看這電影的,那知那下午15:30得場次竟然已經賣完了,我又不想等到6點多,所以就週日早上才去看這電影。

本來以為有我喜歡的布達佩斯場景的,不過說的是在二戰期間發生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最有趣的該就是個案外案的表現手法,也算是導演對作家褚威格(Zweig)致敬的意味。

說真的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電影,那卡通的表現手法,讓我害怕的謀殺情節變得不可怕,甚至還可以享受這樣的情節。故事從一個小女生到作家墓園弔唁,然後來到作家敘述故事的來源,然後時間來到1968年他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聽到飯店擁有者說著1932年的故事。

2次大戰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是聲名最顯赫的大飯店,冠蓋雲集、政商名流都要爭相入住,常常一房難求。善舞又會察言觀色的門房總管葛斯塔夫負責打點一切,某天他卻遇上了一樁麻煩事,紅顏知己、高齡80多歲的D夫人突然暴斃,並留下大筆遺產給他。

這下可引起D夫人的家族不滿,不僅黑道來追殺他,連警察也要逮捕他。還好葛斯塔夫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把年輕新進門房Zero教導得服服貼貼,幫他裡應外合,但是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他要怎麼串聯各大飯店幫他度過難關?而且他成為葛斯塔夫遺產繼承者的過程。


Friday, May 23, 2014

雪地裡的女孩The Snow Child

雪地裡的女孩The Snow Child
作者: 愛歐文.艾維
原文作者:Eowyn Ivey
譯者:陸篠華
出版社:博識圖書
出版日期:2014/04/05
語言:繁體中文

一九二年的阿拉斯加,在我腦袋裡感受的就是一整片的蒼茫,然後就是冷到不行的感覺。我基本上不屬於冬天,對於雪白只有在暖氣房看出去,全然沒辦法享受,還是當我的陽光女孩比較實在一些。

但故事裡這樣一對年近五十的夫妻,傑克和玫波夫婦他們從賓州遠遷阿拉斯加。多年前,他們親手埋葬了早產夭折的嬰兒。他們以為,遙遠的異鄉生活可以讓他們忘卻失落的痛楚,遠離親友對於「生不出小孩」的閒言閒語;他們以為,往後兩人將重新開始,過著恬淡相依的耕食生活。

以為遠離的紛爭擾攘就會有個自己要的平靜生活,但想像一九二年的阿拉斯加居住環境十分艱困,耕食生活並不如他們所想像的浪漫詩意。傑克和玫波夫婦幾乎不和鄰人往來,因為玫波希望下半輩子「享受遠離人群的安寧」,結果卻是兩人在各自的憂傷中愈陷愈深。而且有多少現實的許多細節在考驗著他們啊!

那一年第一場冬雪降臨的那天,夫妻倆一時興起在院子堆了個雪人,讓它戴上玫波的圍巾和手套,模樣像個小女孩。隔天,雪人塌了,卻出現一個穿戴著那副圍巾和手套的女孩。

渴望有個孩子的夫婦倆愛極了這雪女孩,她一如經典童話中的雪姑娘般靈動迷離。她總和第一場雪同時造訪,隨著雪融而消失在山林間。她以原野為家,與野狐同寢,獵獸捕魚,採莓宰禽;純真如少女,卻也深邃如大自然。但她究竟來自何方?會帶來新的希望還是再一次打擊?在充滿野性力量又瑰麗無比的阿拉斯加土地上,這奇妙的機遇將深深改變他們的人生。

「雪女孩」出現確實好有魔幻的味道,真的很難想像就這樣憑空有個女孩降落在村子裡,而且在春天來臨前就不見了,好像落入凡間的雪女孩,只有初雪降下她才會出現,雪融了就開離開了。而這一切就像玫波擁有那一本俄羅斯童話的「雪女孩」故事,故事起頭也是雪女孩是由一對老夫妻創造出來,但是最後雪女孩還是離開。玫波不喜歡這樣的結局,害怕她的雪女孩也會這樣消失不見。當然我們後來知道雪女孩來自那裡,她也是個真實存在的女孩,而且也因為對女孩的愛讓他們面對生活有更多力量,在阿拉斯加的生活不再是那樣難以忍受。他們接受鄰居的關愛,也願意付出那份愛,實現再次擁有孩子的卑微心願,雪女孩法伊娜的出現則為他們的生命帶來熱情活力。


一個悲涼的開始卻逐漸放散光亮的故事。

Thursday, May 22, 2014

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The Great Beauty)

第一次看到這電影想去看是因為羅馬。畢竟那是我該可以說第一次一個人探訪的城市,無論之後我走過多少城市,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還是會不同。另一個想讓我看這電影的原因是電影介紹裡的被譽為21世紀的《生活的甜蜜》雖然當年沒能趕上費里尼的電影,但後來卻也真的補上了一些。只是前前個週末從台南回家後小懶,一直到前一個週末,吃早餐時又想到去看電影,這次吸引我的是最佳外語片的頭銜,畢竟這20年來我沒錯過任何一部最佳外語片,無論怎樣都得收了它。

該怎麼寫這樣一部電影的心情呢?感覺就是得帶點距離去看這電影,因為太靠近觀賞《絕美之城》,就感覺看到近乎凌亂細碎的圖騰,一種甚至想要逃離的窒息感。就像我在看完電影,給自己時間,也不刻意去思考,慢慢可以去感受每個片段,不一定要連接在一起,畢竟這樣的一個偉大城市,那樣久遠的歷史,不是一個東西可以涵蓋的啊!

藉由一位風度翩翩的「記者/作家」Jep Gambardella,他在26歲時來到羅馬,靠著唯一的小說作品名利雙收,像個花花公子般夜夜笙歌,流連於奢糜放蕩的派對,享受美女簇擁、品味醇酒。而當他臨屆遲暮之年,回憶起往昔的激情時光,他在揭開這絕美之城的華麗面紗時,沉潛已久的寂寞也跟著悄然乍現

我不喜歡這樣的奢華,感覺好浮誇,但那也是義大利的某一部份。我不喜歡男主角的生活型態,可是我喜歡他跟他家女傭的對話,他稱她為小三八,在這樣太過華麗電影裡,卻看到一些小可愛。

一名造訪羅馬的日本觀光客突然驟逝,男主角傑普在他的生日宴上,眾人圍繞著他舞動嬉鬧著,一名孩子被父母長輩利用,邊哭邊潑灑油漆作畫,空白畫布道盡藝術與商業、苦澀與甜美交纏糾結的樣貌;一名年輕人闡述他對死亡的恐懼,忘不了他渾身赤裸並塗抹紅漆後跟母親說:「我一看到妳就臉紅。」家道中落的年邁女爵,一再返回古堡老家,聆聽著一則則關於美好童年往事的錄音記錄,,還有那誇張式地喪禮預演表現,卻又在抬棺那瞬間的真情流露…一個多元到短期間內無法理解的羅馬,一個值得慢慢體會的絕美之城。


Wednesday, May 21, 2014

狄更斯的秘密情史The Invisible Woman


改編自小說家狄更斯的真實經歷,但卻又說是個未公開的秘密。但反正後人如我就把它當做個故事看,感受一下那個年代的情感。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的英國,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45歲的狄更斯對18歲少女娜莉相遇,相愛,兩人從文學聊到思想,從政治談到音樂,天造地設般的令人稱羨。現代的社會都得經過一大段波折的,更何況19世紀,註定一段無法公開的地下戀人。

當然身為名人身邊的紅粉知己角色註定是孤單,有許多的掙扎,卻又感動那種心靈交流,眼神相遇就懂的感動。

電影裡從娜莉去回憶這一段,倒敘中夾著今昔對比的情節,它們彼此激盪、催化、昇華,形成娜莉反觀她與狄更斯的人生觀點。特別從她一次次走在海岸上,放任思緒狂舞的畫面之中,攝影機捕捉到冷冽絕美的風光,也藉此吐露娜莉過往情感的壓抑與澎湃。整體上成熟的娜莉、回憶中的娜莉對狄更斯的情感比較豐富,那一段讓他們拋棄一切禁忌要在一起的決心卻在電影裡看不太出來,那種深刻交流沒讓觀眾的我感受到,只能勉強去說她的慧黠、讀懂了狄更斯的文字內涵…但情感上的互動沒讓人看到那吸引力存在。


但喜歡這樣的電影,似乎藉著影片回到過去,去理解那個時代的部份,看著人類許多不同的展現。

Friday, May 16, 2014

合盛太平 Cafe Story

 
在宜蘭我已經習慣隨便亂走,總地來說就是在舊城區閒晃著,所以總是這裡走著看到某些有趣的就轉彎,就這樣記憶裡有間在中山路上的老房子,所以那天下車就想著要來去那間老房子,只是轉進去中山路,走上一小段路想說怎麼還沒到?難道我的記憶庫出了狀況,不死心繼續走,確實是有,剛好在我習慣喝的檸檬愛玉對面,只是營業時間已更改,得到12點才有營業囉!但我肚子餓了,早上只有簡單的咖啡,決定轉角吃當地人的早點,看到菜圃蛋餅就覺得小新奇,當然就來上一份,加上新鮮煮的豆漿,也算給自己一個不錯的早餐囉!
  
繼續繞過城隍廟,到楊士芳紀念園區找個小角落發呆、看書、享受風吹彿的感覺。在碧霞路這裡看見一家類民宿的建築,但沒去細研究到底是什麼?我就在這裡小歇感受風。
  
當然還是有去古井那裡看看,也看一些可愛的作品,看看也大概中午時分,可以來去喝個咖啡。不過想到上次的梅子糕,所以中間路段就繞出去連接中山路去振地餅鋪,再來去合盛太平喝咖啡囉!我是到了店門口才知道店名的啦!
  
這裡曾經是太平醫院的舊址,是由宜蘭仕紳陳金波醫生於民國八年創立的,陳金波醫生不僅行醫濟世,更是日治時代宜蘭政治運動先鋒,後來在日本戰敗後擔任宜蘭第一任官派市長,也推動了許多有益於蘭陽的建設。
  
陳老先生過世後,太平醫院由兒子陳熙春先生接手,並將醫院後半部改成住家,前半部依舊為醫院。在陳熙春先生過世之後,太平醫院就不再繼續經營了,只有高齡九十歲的陳熙春夫人居住其中。在某個契機之下,經營合盛3666民宿的夫婦看中這棟獨具歷史感又有特色的空間,也答應了目前現居其中老太太出租的條件:1.所有空間物品都不得更動、2.老太太出入要走大門。於是舊太平醫院因此完整保留下來,並搖身一變成為獨具特色的老屋咖啡廳。
  
來杯手沖咖啡,本來想要來份鹹派的,不過因為剛開始營業時間不久,鹹派根本還沒進烤箱,等待時間會有點太久,換了份沙拉。畢竟我剛補完一份早餐不久,等會我可能還要繼續嘗試其他食物,就這樣讓自己在這樣的老建築裡享受一點點輕鬆的咖啡時光。
  

之後想到該去買牛舌餅,繼續往神農路走去,藍屋也許是我下一次會來試菜的地方,買完牛舌餅本來還在想是否繼續採購桂圓蛋糕,想想來是算了,得這樣一路帶著東西,我就又繞回車站附近,後來開始飄雨,也就不想散步,想說回台北了!結束我的週六小旅行。

Thursday, May 15, 2014

到美麗島

到美麗島:沖繩、臺灣 我的家族物語
美麗島まで 沖縄、臺湾 家族をめぐる物語
作者: 與那原惠
原文作者:Kei Yonahara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3/19
語言:繁體中文

本來想說是作者的家族故事,可能沒那樣有趣。只是沒書看的時候,又回頭去尋找書,還是訂了這本書,卻意外在家族史之間認識更多那時代的歷史。比我想像的好看。

正如作者所言的:每一部家族史,都是時代的縮影,有的輝煌,有的悲傷。我的家族史,則是近代沖繩,和臺灣的,灰藍色回憶。我追尋母親里里的足跡,輾轉於沖繩、臺灣、東京之間沖繩與臺灣,在近代史中相遇相繫的兩座島嶼,親近又遙遠。

○○一年,與那原惠來到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三十一巷九號,這裡曾經叫做兒玉町二丁目三十三番地,是南風原醫院所在地。與那原惠站在棄置數十年的候診室裡頭,試圖想像素未謀面的外祖父的身影……

作者與那原惠,是個在東京出生、成長的沖繩人第二代。在母親過世三十年後,以她生前講述的往事為線索,展開一趟追尋家族史的旅程。

跟著他的追尋,去認識這跟我們台灣很近的島嶼,那樣擺盪在日本、中國、台灣、美國or獨立國度,似乎島嶼國身處在大洋中,有種不知道歸屬何處的感受。想想台灣的歷史也有一些類似的情結。


與那原惠循著母親的回憶,渡海探訪臺灣、沖繩、石垣、與那國……謎樣的外祖母夏子,真是曾在東京帝國劇場登臺的女演員嗎?在臺灣醫學界志得意滿的外祖父南風原朝保,究竟親日還是反日?母親里里任職過的臺北放送局,最後一次對全東南亞廣播,竟是昭和天皇的終戰宣告;勇於追尋愛情的父親和母親,為什麼困居東京,數十年回不了沖繩故鄉?

過去雖然已然過去,追尋家族史有時候就是讓自己生命有了根的感覺,可以向下紮根,才可以再大步向前。

幾米廣場公園

  
週六起床覺得該來去那裡走走,想著那改裝後的宜蘭車站,那就來去宜蘭吧!然後腦袋又想著也許可以去中山路那間醫院改裝的咖啡廳吃早餐的,畢竟我腦袋裡記憶中它是有供早餐,只是沒去想過營業時間也許有變動了,而且更有趣的是我全然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只因為我散步走過那裡,反正就直覺我可以找得到。
  
上了高速公路才想到隔天母親節,一整個呈現車多的狀況,還好一個人旅行,沒有任何行程,反正也不能改變什麼?就放鬆心情吧!總是會到的啊!
  
感覺我現在到宜蘭也點回家的感覺。好自在地下車,往火車站方向前進,像個熟客一樣拿了月台通行證過去前站,走出火車站,那可愛的火車站就在眼前了。
  
去年開幕的幾米廣場,以「記憶片刻風景」為主題,現場的裝置藝術全取自知名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繪本「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往各自方向走去的場景,在廣場上原貌重現;繪本「星空」裡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公車上下學場景,也出現在廣場路旁。那曾經像廢墟般地火車站倉庫等建築頓時有了不同的生命,雖然到現在總覺得那裡實在太擁擠,可是我還是高興整個整理起來的乾淨明亮的感覺。
  
之後又看到火車站+丟丟噹廣場新的創作,就想有機會去看看。這一出火車站,這幾米車站也太可愛的。宜蘭車站是全台首座幾米車站,被打造成森林裡的火車站。瞇瞇眼的長頸鹿這樣竄出來,它是繪本《走向春天的下午》裡的微笑長頸鹿,也被搬進活生生的現實生活裡。
  
對面的丟丟噹廣場以前是我有時候的閒坐地點,因為舒服、陰涼、少人,有時候一杯咖啡、一本書,就這樣端坐一個多小時。現在有星空列車,以往的安靜當然難尋了,不過這星空列車高掛在鐵樹森林中,也真的太可愛了。「星空列車」是幾米繪本作品《星空》裡的列車,長30、重3000公斤,星空列車乘載著孩子們的夢想,也成就了大朋友心中無法填補的夢想。
  

有這樣可愛的星空列車,讓大家也許多個機會停下腳步,那天更多人發現百果屋,發現更多的宜蘭人文。我的發呆點反正還不少,多走一小段路就有另一個又舒服又安靜的點出現啊!但就看到一個城市2-30年來的不同風景啊!

Monday, May 12, 2014

罪囚645號별을 스치는 바람

罪囚645별을 스치는 바람
作者: 李正明
原文作者:이정명
譯者:游芯歆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03/01
語言:繁體中文

超越《刺激1995》、《我願意為妳朗讀》 媲美《風之影》

就是上面那一段文字我把他收了。其實慢慢看確實可以看出故事的味道,不過得先熬過前頭的小緩慢,知道另外我不熟悉的歷史,也看到文字的力量。可以想像為什麼每個獨裁政權都有一段文字獄的過程,這才是禁錮人民心靈的方法,監獄只是限制身體的自由,有文字、可以思考,就比較容易面對這樣身體的殘酷,這也是一般當局害怕的,這也是監獄裡限制閱讀的內容,還有通信的自由。

在與世隔絕的監獄裡,卻有個密室復仇殺人事件發生。監獄一樓的中央走道,尚未冷卻的黑紅色血跡呈放射線狀四濺開來。惡魔審查官杉山被吊死在屋頂的橫梁上,血從胸口不斷湧出,脖頸垂落下來的他,眼神彷彿正向下俯瞰,嘴唇則緊閉著。

不,該說是被密密地縫起來了,從下嘴唇往上嘴唇,再從上嘴唇往下嘴唇,有著連續整齊的七個針腳。他身上唯一的線索是上衣口袋裡寫著一首詩的紙片…..

這一段文字描述感覺起來就很有柯南的fu。只是這樣的案件經過抽絲剝繭,地道、又另一個地道、書籍、詩作…到底是誰殺了他?

故事的背景的韓國是受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許多韓國鼓吹獨立自由運動者被囚禁在福岡市的監獄,遭受殘暴的虐待。審查官杉山在獄中負責看管囚犯與書信審查,他經常以棍棒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囚犯,遇到稍帶反動思想的書籍與信件,一律燒毀。懂詩的囚犯645號平沼東柱則善用為獄友代寫家書的機會,在信件中傳達祕密訊息,嘗試闖越檢查的禁區,隱藏想傳達的暗號。杉山則像緊追的獵犬,尋找信件中引用的所有作家及作品,一一閱讀。他除了嚴密監視囚犯的一舉一動,也在工作日誌上特別工整地記錄著645號的日常生活。在他心中, 645號是個狡猾的寫手,正勾引出他心中潛藏的欲望。有一天,杉山發現自己竟無法停止閱讀645號的文字……

一個是滿口污言穢語的暴力審查官,另一個是讀書寫詩無數的詩人,難道是囚犯645號將審查官推進了死亡的深淵?愛詩的囚犯與暴力的審查官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關在鐵窗裡的詩人,和鐵窗外看守他的審查官即將展開人性與野獸的對決、一場良心與靈魂的戰爭……

每每看這樣的故事,真得就是不斷加強我厭惡戰爭的意念,那就是不斷壓榨平民老百性,根本沒把人民當人民在看待,甚至就可以這樣不人道拿人民當實驗品,看著明明戰爭都快結束了,但645卻不能撐過,沒能等到和平的到來,繼續他的寫作生命。那一段更讓我唏噓不已。

Thursday, May 08, 2014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Cambodia’s Curse: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作者: 喬‧布林克里;傑‧馬瑟/攝影
原文作者:Joel BrinkleyJay Mather
譯者:楊芩雯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3/27
語言:繁體中文

吳哥窟,充滿神祕的文化韻味,迷人而富有情調。10年前第一次造訪,我好愛那失落的城市裡的每一個建築,那整個氛圍讓我好沉醉。但面對那裡的人民卻又讓我感到好沉重,那是讓我猶豫再度回去的原因之主要點。而作者寫這個國度,讓我更理解整個歷史,事實上,柬埔寨像是被施了魔咒的苦難國度,上千萬人民困在永無止盡的惡夢裡,早已失去掙扎的氣力……閱讀這書的內容,他的見解、分析,我都不知道那10年來是否有些改變呢?單純想像都覺得為這土地上的人民感到悲傷,難道這個土地的人民就得日復一日面對沒有光明的未來,小孩子一直得在街頭對著觀光客喊著”one dollar, one dollar…”

看看這樣的資料:1970年代,赤柬統治柬埔寨,屠殺200萬人民,等同四分之一人口。1990年代,聯合國接管柬埔寨,各國捐贈巨款,卻進了政府官員口袋。

喬‧布林克里的《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點明了柬埔寨的真實面貌,以及導致今日困境的深厚歷史根源。閱讀這本書,我們得以了解一個國家何以走上歧途,成為現在的樣貌;歷史又是如何埋下遠因與近果,使其人民沉默迎向苦難,喊不出求救的聲音。

  柬埔寨在盜賊統治之下,官富民窮、貪汙腐敗,黑暗勢力籠罩全國,
  半數人民患有創傷後症候群,出現極端暴力行為,並直接影響下一代,
  潑酸、強暴、毆妻、虐殺等駭人案件,每天在社會各個角落例行上演。
  在這裡,金錢比人命重要,只要有利可圖,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上學、考試、看病、打官司、運送貨物等,全都要支付賄金,
  沒有錢,一律免談;付了錢,一切合法。

  政府砍伐林木、販賣人口、侵占醫療資源、強奪土地,人民生計飽受威脅;
  40%的兒童嚴重營養不良、80%的人民過著與千年前無異的原始生活,
  這個看不到希望的國家,百姓卻也無力發出怒吼……

  
基本上柬埔寨之於我大概就是吳哥窟,在我2005年初到訪之際,他已經早就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湧入數十萬各國觀光客;但這樣多年的觀光發展,吳哥窟所在的國度柬埔寨,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貪汙政府與貧窮人民。這裡每年我總看見多少五星級飯店又開幕了,看著資料感覺整個好像不斷發展,對我來說很害怕多年後回去,看到一整個都市化的狀態,一種像我現在害怕自己晚一點去緬甸可能一切都不一樣了。但這個國家,只要稍離開觀光景點,全國大多數土地低度開發,鄉間居民生活水準低落,無法享有道路、自來水、電力、學校、醫院等現代國家最底線的基礎設施。到底是那裡出錯了嗎?

可是在一片貧瘠景象的同時,柬埔寨卻年年接受數億美金外援,大大小小非政府組織都在首都金邊設有辦公室。有了這些錢、這些援助人員的努力,為什麼柬埔寨人的日常生活還是不見重大改善?答案是政治與金錢掛勾,掌權者以常人想像不到的方式,拿走原應屬於全國人民的大部分資源──是大部分,而不是一小部分。

曾經我以為柬埔寨人的苦難是“赤柬”時代,是吳漢那部”殺戮戰場"的苦難。但這樣40年走過,發現柬埔寨人民依舊是世界上最飽受摧殘、虐待的一群人。政府貪贓腐敗,人們身陷其中深深受苦,不賄賂政府,甚至連最基本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都無法享有。多數柬埔寨人生活落後,與千年前無異;而政府官員轉手塞入自己口袋的公款,金額高到難以置信。同時,經歷赤柬時代得以倖存者中,半數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至今仍受折磨──且這份苦痛已傳到下一代,使整個國家偏向黑暗的負面人格。

閱讀這本書絕對不會是很輕鬆的工作,那裡頭有太多因為少數人自肥,卻讓90%以上的人民受苦,那不是追求經濟成長這回事,而是他們連基本的營養都不足,那是多大的悲哀啊!你就知道政治到底重不重要,那就是會影響你生活的,不是你以為不管就沒這回事。


台灣該算是幸運的,無論荷蘭人到明鄭,清朝的無為而治到日本的殖民,甚至到38年中國政權移到台灣,那有許多願意做事的官員們,有勤奮的人民。台灣沒有如日本預測的變成一片黑暗,也沒如中國共產黨所言的三個月打下台灣,一個小島,我們沒有走到苦難的地步。但看著柬埔寨政客的作為,也警醒著,真的不要以為事不關己,很多事情就在你不斷退讓中,就威脅到你自己的權益,那時候可就得更費心力or真的一切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