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8, 2014

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


因為在查詢即將上映的電影,看到這電影我在機上看到了,想說怎對這片名沒什麼印像,原來台灣要4月份才上映啦!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珍愛人生》李丹尼爾斯最新作品,奧斯卡影帝佛瑞斯特惠塔克飾演一名前後服侍過白宮7任總統的黑人管家。西索以白官管家身份隨侍在政治權力核心身旁,長達三十四年的時間,歷經七任總統任期。期間,他先後見證越戰爆發、水門案竊聽事件、約翰甘迺迪遭人暗殺與黑人民權運動興起;而他只不過是個二零年代來自於喬治亞州棉花田的黑人窮小子,一個備受種族歧視欺壓、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跟隨他的管家歲月,走過一段美國近代史。原本這該是很特殊的經歷,對一個人的人生應該有很強烈的感概,但影片裡著墨的倒真的不多,他跟歷任白宮主人的情感好像也沒讓人感受到牽繫,小小可惜了這種戲劇性展現的部份。

當然藉由他家庭的分崩離析,來帶領大家走過黑人民權運動那一段。大兒子積極參與各式抗議活動且生命被受威脅,小兒子則因為參加越戰生死不明,太太葛洛莉亞終日借酒澆愁。在面對家務與自身良知的同時,西索來到了無法想像的人生十字路口

對於一個棉花田裡長大的孩子,對於後來擁有的一切一定是非常感恩的。雖然是個管家,一個黑人可以在白宮服務世界最高領袖,感決日子已經過得很好了,為什麼孩子要這樣參加抗議、為了爭人權這樣生命飽受威脅讓他們擔心受怕,甚至擔心安定的日子會不再?但想想南北戰爭以來解放了農奴,但黑人權益的進展還是很緩慢,一直被當做次等公民對待,只是人性裡的那種習慣待在舒適圈裡、害怕改變的狀況,讓當權者可以用他既有的威權脅迫,讓改變的速度停滯,但誰不想有更好的生活?誰不想被當個對待?那最後一幕面對歐巴馬贏得選舉時,是不是有種出頭天的感覺呢?是裡解了自己兒子付出的意義,但那10多年來的不諒解是因為自己的脆弱。我們太習慣享受收割的美食,卻不知道每一個收穫是要先付出的。


台灣的人權進展也是如此,許多人會說著跟40年相比我們的生活好上很多了,有什麼好抗議的呢?但當權者是很容易陷入權力的謎思裡,然後他們忘記了他們角色的責任,而他也就是利用我們這樣生活在舒適圈裡的想望,一點一滴拿走屬於人民的權益,慢慢進逼你的生活底限,在我們覺醒時總是又是一場辛苦的戰役,但你不走進去,你就沒有更好的可能。不要隨意放棄你擁有的人權,要時時看顧它,因為很多時候,再回頭已經是百年身。那就不是感概、悔恨可以解決的了!

Wednesday, March 26, 2014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作者: 黃誌群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01/23
語言:繁體中文

印度,20年來一直在我的旅遊清單裡,卻一直還沒去過。年紀愈來愈大,雖然沒放棄過它,卻不知道自己的彈性是否夠大,能夠接受這樣充滿變數的國度。

一直以來大家都這樣說著:印度,是極端的!有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也有一種人,去了一次,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回去……

印度,是聖土;
印度,直指生命。
你改變不了她,她卻會改變你。


泰戈爾說:「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這本書陪我走這趟斯里蘭卡旅行,在離開之前也給了來自台灣的女孩,也許是讓彼此都可以在旅途中去學習觀看自己,看自己能否找到生命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
  二十年來,多次進出印度,自我探索。他說:
  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

作者說著:走過世上許多奇風異景,惟有印度,直指生命。那是個極端的地方,你改變不了印度,但她會改變你對世界、生命的價值觀和看法。

黃誌群於一九九二年初訪印度,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他開始反思生命,學習靜坐,領悟「活在當下」。

回到舞台上,他是「優人神鼓」音樂總監,不只策畫,他還寫曲,更直接成為台上表演的靈魂。「活在當下」的體悟,觸動了他的觀念與靈感,融入常日生活與創作中。如今,「優人神鼓」已享譽國內外。

往後,他一次次重回心靈的故鄉,憩養身心、汲取新的養分。這本書,帶領我們走一趟跨越二十年光陰的探尋之旅。

觀看他的印度之旅體驗,想著自己的生命追尋,面對髒亂、失序、擾攘、貧窮,我是否可以靜下心來?找到融入環境的方法?但也許那一天印度之旅會讓我知道,自己是否有另外的潛能?期盼自己聽到寂靜,找到跟寂靜的相處方法。


Tuesday, March 25, 2014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


就是曼德拉的傳記電影啦!說真的沒有那樣細膩描寫他從暴力抵抗走上不合作運動的轉折,沒有打不倒的勇者那樣催淚,不過對我來說反正那是我自己該做的功課,而且他的偉大確實讓我們開了眼界。

電影裡倒是讓我對他的三段婚姻更有興趣。三個女人,不同的特質卻都是很棒的女人,只是剛好對面不同時期的他的使命。伊芙琳陪他走過一段最無憂的歲月,雖然因為他投入反隔離民主鬥爭活動而少有時間在家裡陪伴,但跟27年牢獄之災,是溫妮那樣堅強的個性,至少不會這樣擔心。只是長久的分離,兩人面對不同的環境心態的轉換,兩人沒能跟上彼此的步調,分手卻沒能抹煞曾經在彼此生命的痕跡,那是帶領彼此成長的一段關係。最後陪伴他老年生活的是格拉薩。不同的女人,卻都美麗、有主張,在他的生命他們確實也成就了他。

至於他的故事、生平留給有興趣的自己去研讀。一般說的都是基本概要:出身自南非東開普敦省農村的曼德拉,畢生為種族和平奔走奮鬥,44歲遭捕入獄,為自由付出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歷經數十年不懈的血淚奮鬥,曼德拉帶領民眾邁向自由大道,1993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隔年更成為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正式宣告南非民主時代來臨。

飾演溫妮的女星真是美呆了,連我看著電影都被她吸引了,更何況是男人呢!裡頭有很多他們的愛情,也確實感受到他們的愛戀,只是他們活在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生命是多了那麼許多的苦難。

「沒有人是一出生就因為肌膚的顏色,背景或宗教而憎恨另外一個人。人是由學習才會憎恨,假如他們能學會憎恨,那麼他們就能被教導去愛,因為比起跟它相反的恨,愛是自然而然地來到人們的心底。」這一條自由之路走得很久,也有無數的人民生命犧牲,人類看著歷史上的一切,要學會平等對待所有的人,珍惜自己擁有的人權,不要輕易放手。
 
Robben Island現在是個旅遊點,提醒著世人這段歷史。


Thursday, March 20, 2014

小眾,其實不小

小眾,其實不小:中間市場陷落,小眾消費崛起
NICHEThe missing middle and why business needs to specialise to survive
作者: 詹姆斯.哈金
原文作者:James Harkin
譯者:陳琇玲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4/02/27
語言:繁體中文

這個月的誠品選書名單,不然其實現在不太愛看商業類書籍,怎樣說都有人在說,但那都是一小段時間的理論罷了!在我自己看我的生命,我覺得活得像自己最重要,而且當你找到自己後,怎樣也不會把自己生命過太差。不過這本書還蠻得我心的。

《小眾,其實不小》探討的,是我們當前商業文化媒體與生活上,所出現的中間陷落現象,以及接下來所可能發生的事。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個案研究──涵蓋零售、製造、文化、媒體與政治等領域,本書想告訴大家的是:別管一般消費大眾了,設法找出自己所擅長的利基(niche),將為你帶來甜美的果實。 

長期以來,我們的生活幾乎被主流市場上的大企業所宰制,但今天情勢已然改變。
當一體適用的產品再也行不通、當財大氣粗的財團不再能隨心所欲地大小通吃,
我們可以如何從小眾市場出發,打造出一門好生意。就像電影頻道HBO、知名筆記本Moleskine、暢銷歌手諾拉.瓊絲與老牌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刻著深耕一群熱情的粉絲,帶來意想不到的豐碩成果……做對了,小眾就會成為大眾

真的,現代人很難被歸類,但面對自己愛的事情,做起來根本就是個享受,相對地消費者也會感受到你的熱情,你不須要賺每個人的錢,卻可以做自己愛的事情還能賺到錢,那不是人生中很美好的事情嗎?


共和黨支持者愛喝Dr. Pepper、波本威士忌和紅酒,
民主黨支持者愛喝百事可樂、琴酒和伏特加。
──Really?
你還在為大眾貼標籤?別鬧了。

我們正目睹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
每個人都想與眾不同,也因此,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Niche


Wednesday, March 19, 2014

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 夏偉魯樂漢/合著
原文作者:Orville Schell,John Delury
譯者:潘勛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4/01/28
語言:繁體中文

不可否認,這10年來,甚至未來的10年,『中國學』還是世界討論的點。而我對中國的感情從小時候那種『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要反攻大陸』,到現在『我是台灣人』,那曾經的歷史真的跟我接軌嗎?我覺得那都是世界歷史的一環,只是我們一路接受的可能都是執政者想要我們讀的歷史,現在我可以多元接受來自各方的觀點,去了解那個大國走過的歷史。

回顧我們閱讀的中國歷史,我們不斷接收到的觀點就是:這是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有5千年悠久的文化,我們是世界文明的搖籃,我們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好像得爭排名才能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存在,這好像是這個種族人的一種認同,他得靠這種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無法面對被西方諸國打敗,1842年至今,那份恥辱在心中,整個之後的歲月裡,一直在追求『富強之路』。

作者在這中國追求復興的漫漫長征中,選擇了魏源、馮桂芬、慈禧太后、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朱鎔基和劉曉波等11位人物,用這十一位具有象徵意義的知識分子、思想家、政界領袖、維新派、革命者、異議人士,召喚出場,擔任嚮導,述說著這齣中國追求富國強兵的現代化大戲裡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在西方的認知裡,一八四二年是官方版中國近代史的元年。在過去一個半世紀裡,中國的失敗屈辱一直是凝聚中國民族主義的粘著劑,即便到了今天,中國已經坐擁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仍未能治癒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擊潰的心理創傷。我們每年在世界各國碰到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他們擁有了很堅強的經濟實力,卻沒有同等的自信心。每每碰到個狀況,就說別人欺負他們,有種族歧視…是最好別人每天都喜歡把你當作目標。

在《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這部顛覆性和開創性的著作裡,作者指出,中國跌跌撞撞地走過帝王統治、軍閥割據、共和制和共產主義已經有一個半世紀,而其領導人的統治思想也歷經封建主義、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和資本主義,但這些相互衝突的體制和意識形態都未能定義這中國。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中,唯一永恆不變的價值,就是追求「富強」這一法家箴言、尋求偉大復興。中國這個大國,無論在何時就是要追求大國,他不懂另一種富足的意義,這也是他一直沒辦法治理西藏這地區的緣故,他覺得那地方的人民怎會將大部份所有奉獻給喇嘛?

這本書,在另外一層意義上也像是一本十九和二十世紀中國精英的肖像畫冊,每一章都是他們的精彩傳記。本書既比較了這些人物的異同,如慈禧和鄧小平:前者在決策錯誤致使義和拳亂後,竟然打開紫禁城的巨大紅門,歡迎國外公使進去參觀,推動自強和立憲,後者在天安門事件的全球封鎖下,靠南巡繼續推動開放,讓中國「入世」。本書也顛覆了很多歷史既定的看法。比如慈禧,她被嚴重的污名化,原因來自兩種力量,一種是巴恪思(《太后與我》一書作者)這樣的西方漢學家,他們帶著東方神秘主義的眼鏡,把慈禧塗抹成淫蕩的夫人;一種是漢文化儒家男人沙文思想,因此她變成惡女人,背負腐敗亡國的罪名。但另外一面,她更是清末自強、立憲運動的幕后決策和推動者。

作者最後指出,這十一個人,雖然下場淒涼悲慘,但其思想遺產卻沉澱在現代中國宏圖大略的核心。至今,中國似乎已經崛起,一百餘年追求的富強目標似乎達成,然而,儒家理論敗退後似乎也留下了一個道德真空。這是一條和西方不盡相同的路徑。賦予西方塑造現代性的「自由、平等、博愛」,換到形塑現代中國,則變成了「富有、強大、榮耀」。因此,這個務實的、講究手段的國家,在取得富強後,會把自己的國家力量投射到何方?這令全球關注。換言之,從慈禧開始的、邁向真正現代又偉大的國家的長征,何時會抵達終點?在本書結尾,作者丟給讀者這個巨大的疑問。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看完這電影後,今年10部入圍最佳影片的已經看了9部,也再想是否該順便收一下第10部,來個大滿貫呢!

一定要去看電影一方面是看導演,『花神咖啡館』真的令人驚豔,當然男主角、男配角在奧斯卡舞台的表現也讓我更期待看他們在片中的演出。而我必須說,即使它得最佳影片我都不覺得過,一整個讓人讚嘆,生命真的活出各種可能,不要隨便像權威低頭,你的生命是你的,得盡一切努力去活出你要的。

德州之子朗伍羅夫是一個水電工以及牛仔。生性放蕩不羈,酗酒、吸毒、濫交都沒少,只求當下快樂不顧後果,過著荒唐且墮落的人生。在1985年,一個工安意外,讓他進到醫院,而緊接著被證實呈H.I.V.陽性反應,並只剩下30天的生命。原本他以為只有同性戀者才會得到愛滋,而且他對同性戀非常的排斥。一般人被宣告剩30天生命,大概也真的回去準備後事,但他卻沒有、也不會輕易接受這死亡宣告。他努力去認識這疾病,也去尋找藥方,雖然是死馬當活馬醫,在最後的時候發現自己還蠻眷戀活著的感覺。他的病揭露了當時美國政府對於H.I.V.認可治療方式的缺乏,因此朗跨越了邊境來到墨西哥。在那邊,他找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並開始將這些藥品偷渡進美國,挑戰醫療、科學團體,以及他的主治醫生伊芙薩克斯。

跟同性戀扯不上關係的朗,卻意外找到了一個同伴,同樣也是HIV患者的蕾昂。他是一個變裝癖者,跟朗一樣有著對生命的渴望。蕾昂同時也跟朗有著同樣的目標:避開政府的檢視以及對抗體制,將這些未經許可的藥帶進來販售給那些同樣在掙扎的人們。他們開始稱自己為Dallas Buyers Club,這些患者可以在這裡一次得到一個月份的有效治療。在德州的中心,朗領導的地下組織越來越有規模。隨著朋友、病人的加入而成長,朗開始學會在所剩不多的生命中為了尊嚴、教育以及接納而奮鬥

從一開始唯利是圖的違法藥商,到人溺己溺;從厭惡同性戀者,到超市教訓昔日好友,朗與蕾昂惺惺相惜,生命得以往更好的方向轉變!他們是輸了官僚體系下的官司,但是回到Club,那裡有大家一起挺過數個生命關頭的革命情感,從來不知道自己可以這樣過的朗,卻沒想到這樣轉彎的生命帶來了這樣大的不同!


這篇寫得有些混亂,人在辦公室,臉書上被立法院的消息洗版,關心那些在立法院裡跟外的人群,真心希望政府可以聽聽人民的聲音,更擔心他們出賤招,人民能否繼續擁有權利就看這一役了!大家加油!就像電影裡的那些人為了生命加油。

Tuesday, March 18, 2014

咎愛The Past


因為《分居風暴》的緣故,讓我無論怎樣都會去看這電影。步調是有點慢,我想也很多人會覺得跟《分居風暴》比起來是遜色一些,但對於『愛』他還是有獨到的解讀。

Ali Mosaffa飾演的Ahmad被法國妻子召回法國處理離婚簽字事宜,回到以前共同生活的家,家裡頭多了個小男孩Farhadi,原來那是Marie的新歡Samir的兒子,此時,這時候也才知道Marie已和 Samir同居,而在辦理離婚手續之際,Marie才告知腹中有了Samir的孩子,那是Marie宣告她對這段感情認真的證明。

大女兒Lucie則是對Samir充滿敵意,反對母親的第三段感情,甚至痛惡母親成為破壞人家婚姻的第三者。Marie希望AhmadLucie好好談一談,兜了一圈後,初步釐清了心結原由,卻也因為越問越多 ,挖出更多超越他理解的真相。面對與妻子同居的新男友,女人、男人、孩子全都被捲入這場家庭風暴,過往的秘密如同剝洋蔥般,層層疊疊,終至挖掘出事情的真相。

一切爭議的焦點是Samir有個自殺未遂,休克昏迷成了植物人的妻子。Ahmad帶領著大家在這個謎團裡尋找答案,看看是否可以解開大家的心結,讓人生可以繼續走下去,有個比較happy ending

她為什麼自殺?有兩種版本,MarieSamir認定是憂鬱症發作;其他人則朝情傷解讀,偏偏情傷又有兩種:Lucie認定自己難辭其咎,因為她曾把母親與Samir的激情書信轉傳給她,才導致她憤而自殺;Samir的店員Naïma卻又提出曖昧第四者的觀點:認為是她懷疑SamirNaïma有私情,Samir才會不顧夫妻情面,多方迴護,而Naïma不也因此暗助Lucie,洩露MarieSamir的私情。

但當MarieSamir在追究誰導致她自殺時,其實再怎樣根源都是他兩人啊!怎樣他們當初開始的時候就是婚外情,Marie就是他們婚姻的破壞者,她其實還是個存在的人,這樣到底是怎樣結婚啊?追究LucieNaïma,難道不是就在替自己脫罪嗎?

最後那一幕,Samir在身上塗抹了妻子最愛聞的香水,如果最深層的思念與愛意能被香水喚醒,他們的未來劇本勢必還要改寫,Samir對妻子說:「如果你聞得到,就請握緊我的手。」法哈迪的鏡頭就停駐在病床上,一大片的白床單,兩隻黏在一起的手,究竟有沒有再握緊一次呢?


留個開放答案讓自己去填寫,生命裡有太多內容,很難用一個標準模式來填寫。導演給了我們一齣戲,讓我們去想想自己的人生。

Life in Polonaruwa

 
Tissa的第二晚民宿是客滿的,而大部份的旅客又預約了隔天一大早的safari行程,所以我在4點多就被一大堆人吵醒,雖然很不甘心但又能如何呢!反正知道他們會在半小時內離去,我可以再睡個回籠覺的。

今天的行程就是一路開車回到Polonaruwa,一點都不趕,所以悠閒起來吃個早餐,慢慢準備,確認帶上所有東西,也再度確認方向,跟民宿主人道別了。
  
碰到難得的下雨天,不過今天一路在山區道路上,整個景色美多了,車子也沒那樣多,心情感覺愉快享受。中間停了個小攤子喝杯茶、來個小點心,然後就在回家路上,當然因為快中午時分,好朋友就帶我去享受個田中央的午餐,很棒的午餐地點,很友善的一家人。
  
進到市區,原本已經聯絡好我的住宿點,卻因為主人沒登記到,我又得繼續找住宿點,還在思考到底要聯絡那個人之際,就看到一家小旅館在眼前,就這樣決定了這兩晚的住宿地點,雖然離街道區有些距離,但反正這裡叫Tuktuk很方便,即使好朋友沒時間來接我,也剛開沒多久,設備也算是新,看一下房間,談一下價格也就ok了。
  
有天我們在公車站牌附近跟一些當地Tuktuk司機聊天,他們就互通訊息說那個台灣女孩回到鎮上了,原來是一個來這裡旅行近一個月的台灣女孩,先前她曾在鎮上住好幾晚,而他在前一天回到Polonaruwa,好朋友就將我送到她居住的民宿去,這兩天有很多時間我們就在民宿咖啡廳聊天、一起吃飯,當然在我要離開回台灣前,留下了訊息,相約台灣再見。她呢!經過了近一個月沒講中文的日子,那天晚餐可是好好聊個夠呢!很有趣的緣份呢!
  
當然我自己也去湖邊散散步,記得那些方位、記得那個點不須要門票,只是當地人怎樣都不放過我。一路上各式兜攬行程沒有斷過,我就跟他們說我只是想自己散散步、甚至就是發發呆,要他們不要太熱心了。
 
又去了Island Park,我一直喜歡那裡的清幽,沒多少人會到這裡,但這裡的湖水景色卻是我覺得很美的一角落。到那裡看到”Rest house”在整修,該是有人買下這個旅館要準備重新開啟了。而Island Park也是多了人在維護,以後是否也會劃進Temple area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可以享受這樣的悠靜就多享受一點吧!
 

當然我還去拜訪了我先前認識的一個小男生,沒跟他說我要回來,故意忽然間出現在他面前,不過他的電影吸引力比我大,竟然沒跟我要聊天的意願,所以也就沒打擾他看電影,我呢!來去覓食囉!
 

Monday, March 17, 2014

懸浮

懸浮
作者    胡晴舫
出版社  麥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25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看過了幾本作者的作品,還蠻符合自己閱讀胃口的,所以那天看到新書出版也就直接收了。

開始看的時候以為是獨立的故事,就覺得就這樣!,有那麼一點小失望。但反正只要是文字我就是有本事一路看下去,在第二篇就看到了熟悉的某些片段,然後就這樣:清晨的年輕男子之死。中年小說家身後的私密筆記。喪夫女子的異鄉邂逅。退休一族老愛跟自己唱反調的惡妻。延遲畢業的萬年研究生。返鄉落地失根的獨立書店老闆。高級飯店裡揮金如土的貴婦。菁英經理人即將飛往他方的最後一夜。 生命的故事都獨立存在著,但也在生命不斷流轉裡跟其他人交錯著。


人如基本粒子,懸浮在塵世
你要繼續跟我說,那座駐在你心頭的城市──

這座城市給了他們一切關於生活的想像
這是他們理解的城市,他們知道的唯一城市
那是他們稱之為家的地方

人人各自懷抱心事錯身而過。之間隔著的不僅生死,還有一種非常寂寞的東西。無論此刻何時,如何孤獨痛苦虛無,人對生的渴望如蜉蝣,再微小卻從不停止生息漂流。蛇樣蜿蜒,虛線般連結,命運將這些人生深深淺淺串聯相接,在最微眇之處。生命存在的本質就像在陽光下跳舞的灰塵,那般閃爍光亮,那麼耽美,卻又不可名狀地深深孤獨。

要不考慮後果地去活,不怕人生重組。
時間無論如何都會朝直線進行。
能夠改變心意隨時隨地過起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日子,那是活人的權利。

死了,便沒有三心二意的餘地了。

自由之心Twelve Years a Slave


看這類型電影每次都須要鼓足勇氣,畢竟要面對人類當年歷史的謬誤,那絕對不是簡單的錯誤可以一語帶過的,那是人類劣根性的無限上綱造成的其他人一輩子的傷害。我真的想不透美國白人當年怎麼可以這樣殘忍,全然不會想想自己從歐洲移民過來的心情,才經過了百年的定居,他們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那是一個怎樣的心態可以把人當奴隸?真的,那絕對不是個制度性的問題,那是一種人性自私面的不斷放大,然後在其他條件配合下也就以為自己是神,可以宰制有色人種的生與死,把當財產看待,就是個可恥的行為。

根據所羅門諾薩普的自傳改編成的電影。1941年美國內戰前夕,一名居住在紐約的自由黑人男子所羅門諾薩普,一夕之間人生全變樣,他慘遭到綁架販賣為奴隸,得屈服於殘暴無道的奴隸主人愛德溫艾普,以及暗無天日的無數苦難。長達十二年的奴隸人生,他始終沒忘記渴望自由的心、渴求重返自由的人生,直到他遇見了來自加拿大、主張廢奴的善心人貝斯。

而說真的會有所謂自由人這個概念,那不也是更久遠種下的因嗎?為什麼黑人就得經過白人的批准成為一個『自由人』?而所羅門被剝奪的不只有財富與自由,他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被給予了一個他都沒感情的名字「普拉特」。(許多台灣人不也隨便把所有外勞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統稱為「瑪麗亞」嗎?)然後我們看到拍賣市場上他與其他奴隸不分男女地被剝光衣服洗澡販賣,被賣主與顧客品頭論足討價還價,他們面對這些奴隸真的沒有高於牲口,『尊重』當然不在他們的考量點啊。

令我更加震驚的是當所羅門被吊在樹上苟延殘喘,其他奴隸見白人主管早已走遠,紛紛走出屋外各自繼續做著各自的事,大家遠遠地看著他吊在生死一線之間,卻無人敢上前解救。而更我感到驚嚇的是連他的主人,都不敢直接跟工頭有衝突,還得拿槍自保,然後將自己的”:奴隸賣掉,免得工頭報復。我們以為那是百年前的美國狀況嗎?看看我們的社會,當今日的我們面對任何壓迫與不公卻選擇視而不見,甚至落井下石,看到士林文林苑的案子這樣落幕,我們真的不用付半點責任嗎?我們不就正如那些看著諾薩普吊在樹上卻冷眼旁觀的人嗎?

《自由之心》以最慘烈的例證提醒我們自由絕非理所當然,沒有人有權輕率地拿仍未獲得平等對待的族群亂開玩笑,因為這一切銀幕上看來可怕的壓迫歷史,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過去。

男主角所羅門說:"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不要以為迫害跟你沒有關聯,我們可以比較享有人權絕對是前人不斷努力得來的,會成為過去是因為我們一直警醒著,當人因為麻木或妥協或習慣或軟弱而改變認知,終究讓被壓迫的命運逐漸內化,而淡忘了反抗的可能?那一國的殖民歷史不是這樣演化的呢?

我想這電影用這段過去的歷史讓我們思考到人性的醜惡黑暗與便宜行事,自己擁有的沒有任何是永遠理所當然的,而是珍惜自己擁有的權利保護它,不要隨便放掉它,因為要再爭回來,那得花費更大的心力才有可能,也許窮盡你一輩子卻也不能啊!


Friday, March 14, 2014

24號的奇蹟輝く夜

24號的奇蹟輝く夜
作者: 百田尚樹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10
語言:繁體中文

漂亮的小書,帶回台南為了週六許多活動間隔的閱讀書。我只能說這裡頭的故事也真的太甜美了。不過呢!看到第一個故事會覺得很療癒,但5個故事都這樣複製,生命裡該沒有這樣多的奇蹟吧!而且全部的故事都在聖誕夜發生,只能說一切都太神奇了!

欣賞書裡故事的片段,你真的會感覺那份甜美,有種回到童年看童話的感覺喔!

身為派遺員工的雅子即將結束在目前公司的工作,改派他處。在派遣合約結束前夕,雅子好不容易有機會和十分仰慕的年輕董事長石丸獨處,一起加班;在工作結束後,石丸更邀請雅子一同共進晚餐。面對心儀對象的邀請,雅子卻沒想到自己竟拒絕了。

「很高興你約我吃飯──」雅子說,「但貓在家裡等我,我要趕著回去。」

雅子的貓是在一年前失戀的夜晚撿到的。當時在雨夜裡,雅子看到路邊奄奄一息的貓,不禁覺得像極了悲哀的自己,於是決定收留牠,這隻貓咪並不可愛,是掉了許多毛的虎斑,而且只有一隻眼睛。

然而禁不住石丸再三誠意邀約,雅子最後仍和石丸一起用餐,但石丸卻在護送雅子回家時,提出拜訪雅子家的要求……

這本書是五個小故事的彙整,寫五個女人在聖誕夜所遭遇、發生的事。在生命中,她們都有自己的不如意、不順遂,也對生活懷抱各種夢想與希望,而在這個聖誕夜,她們都收到了屬於自己的「禮物」,可能還是未臻完美,但仍然給予她們繼續努力的動力,用一種嶄新的態度面對更好的未來。

Yala國家公園消遙遊

 
人都到Tissa當然也就得參加半天的國家公園之旅,跟民宿主人預訂了明天一大早的獵遊,他們5點來接我們,所以4:30起床,廚師會幫我們準備好三明治當早餐。所以4點半匆匆起床,下樓喝杯茶,帶著我們的水和餐盒出發了。
  
途中又接了個日本大男生,車上還有另一對來自荷蘭的年輕人,就這樣我們5人今天共享這一趟旅行。
  
來到購票處,也是讓大家下車上廁所的地點,因為之後就得一路都在車上,至於現在門票多少錢我其實也不知道,反正就整個package包了,當地人門票是半價。這時候我就會說我們國家真的不是要發展觀光業,那會外國人跟當地人同樣票價呢?這根本不合理啊!
 
在進入國家公園入口前還是一整片黑暗,我們終於在進到裡頭迎接日出,然後一大堆水牛等我們。孔雀更是無所不在,一整個半天看太多了,後來司機停車我們都不覺得新奇了。
  
之後有幾種不同的蜥蝪,很多的梅花鹿,我們的日本朋友看到梅花鹿超級沒感覺的,他們自己家裡有太多,這真的不稀奇。我覺得最棒的是鳥況,這真的是賞鳥者的天堂,整個濕地呈現的景觀也讓我讚嘆,即使沒看到動物都讓我覺得這景色好美。
  
在這裡看到大象也不難,只是車子太多,我們即將離開前碰到的大象家族,他們感受到人類包圍的威脅,是有點生氣的跡象,我們的導先生讓我們在這裡停留許久,讓我們可以感受大象在這裡的生活。聽說有時候在外面道路上還是可以跟大象家族邂逅呢!
  
才說著這次還沒看到Waligugula,斯里蘭卡國鳥,他就出現了。當然最大的追逐目標是生活在國家公園裡那些花豹們。他們互通訊息有看到花豹,可是我們到的時候只看到滿滿的人車,用望遠鏡找了好久還是沒看到蹤影,該是上午獵食完畢,休息去了。我們就先離開然後在晚一點又來守候,有看到一隻在石頭上休息,但距離太遠了,沒辦法看到個完整的樣貌。
  
之後到海濱,這裡有個南亞海嘯紀念碑,2004年南亞大海嘯在這裡奪走47條人命,這裡本來有個旅館OR民家,在海嘯來的時候全部被沖毀了!另外那個角角的點是當初發現這島嶼的地方,就很像當年葡萄牙人發現台灣島驚呼”Formosa”的相同意義。
  
我們在這裡歇息,海邊漫步,當然還得自己找個小角落解決生理需求,上半場的獵遊結束,還沒吃早餐的也順便在這裡野餐,繼續出發下半場。
 
Yala國家公園是斯里蘭卡第二大國家公園,卻幾乎是最多人造訪的國家公園。目前開放的區域大約一半,另一邊有太多地雷還沒清除沒辦法開放,畢竟太過於危險。最有名是因為約有30隻花豹在這裡生活,吸引著來自各國來斯里蘭卡旅遊的人們。
  
這裡真的比起我上次在Sigiriya的獵遊有趣多了,生物種類也比較多,不過我還是期望看到一大群大象在河邊喝水的景像,這區域最近太久沒下雨了,該也影響了生物出現的狀況。
 

大約中午左右送我們回到旅館,經過一整個上午的風沙,又是得梳洗,吃個午餐又是小憩時間,下午再去村裡散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