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9, 2014

宜灣天主堂+成功天主堂

  
宜灣天主堂跟小馬天主堂是這一次很重要的兩座天主堂,也是許多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最後安息地。
  
先看看宜灣天主堂,來看看宜灣天主堂的歷史。姚秉彝神父(Rev. Jorrit de Boer1911-2002)於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11月奉派至台東東海岸傳教時,住在宜灣部落阿美族傳道劉木生的家中,並以此作為傳道所開始傳教。1957年夏,宜灣正式成為堂區時,買了村內的一塊地,興建了宜灣的第一座茅草屋頂教堂。後來教友漸多,買了現在的這塊地,改建教堂,於19601021落成,定名為「和平之后堂」(Queen of Peace Church)。
 
教堂以鋼筋混凝土為構材,以弧形柱體為基本型作變化,外刷白色漆。造型類似王冠,相當莊嚴。教堂右後方有史泰南神父(Rev. Dominik Steiner1916-2002)紀念墓園、姚秉彞神父紀念碑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史泰南神父(1916~2002),當1964年姚神父調往馬蘭天主堂後,由史神父繼任。史神父在宜灣堂區的時間相當長,他是一位默默耕耘的表準農夫,平日自己墾地、種菜、養雞、種花蒔草,完全自食其力。堂區的一切雜役,從不假手他人,有如一頭精力無窮的「牛」,頗受教友的推崇。1991年使神父年邁退休,由葛德(Ernst Gassner)神父繼任,但史神父仍然在教堂幫忙,從無停頓。1998年葛神父調往東河,宜灣堂區暫由阮文通神父代管,史神父更是成了回任的神父一般,為堂區工作。直至2001年,主教另委派阿美族李昇財(稱劉木生為舅舅)神父擔任本堂神父,史神父仍然繼續在堂區奉獻他的心力。這種刻苦耐勞、為人們犧牲奉獻的精神,實在是人類的楷模。20023月,史神父因病去逝,天主堂將其農園(也是花園)改為紀念墓園。這個農園原來是座小山,史神父花了20年的時間,以雙手整理成的。長眠於此,面對聖堂,百分之百地融入他所熱愛的宜灣。
  
閱讀著『公東的教堂』和『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看著史神父的相片,就是個老頑童的形象展現,雖然他的逝世還是讓人萬分不捨,但至少是高齡、也沒看到那許多的病痛折磨。站在他的墓前,感恩他對這塊土地的奉獻,謝謝他給這片土地人民的愛。
  
而這裡用另一個形態表現苦路,但一樣讓人感動。這個位置好美,站在教堂前有無敵海景在眼前,也因此我們5人全然忘記要去尋找比西里海岸這件事?就帶著好大的滿足感離開宜灣,那不遠處的比西里海岸全然被我們遺忘,一直到回到東河時才想起,但天色已太暗,也離太遠了,只能下一次了!
   

進入成功鎮市區時也根著地圖找到了成功天主堂。成功天主堂(又稱中華聖母堂),就是進入市區。聚會的教堂外有一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仔細看雕像外框是用貝殼鑲起來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