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婆娑之島

婆娑之島
作者:平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722381
裝訂:平裝

該因為主題是這島嶼歷史組成的故事,對於這島嶼的很多歷史我們這一代一直沒被教育,總是在之後才這樣東湊一點、西湊一點這樣組成,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卻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歷史寫著的是勝者的觀點,卻沒有更多元包容的態度去對過去生活的省思,有更多大中國主義思想出發,卻沒有辦法建立更深的根。該就是這樣對自己土地故事的強烈渴求,對於任何沾點邊的總是要放進腦袋裡,總希望這樣一點一滴也能夠構出一個完整來。

兩段交錯的故事,兩個在主流裡是個失敗者的角色,兩位對這個島嶼都有過多的情感,投入太多情感,讓自己在主流社會裡淪為失敗的角色。

一個荷蘭派駐在臺灣的行政首長,一個瑞典人在荷屬東印度公司,揆一在夾縫中痛苦地生存。確實是那裡人都不是,歷史上給他的定位也是這樣模糊。荷蘭人?瑞典人?台灣人?自己同樣公司裡的人,駐在印尼的總公司裡幾個主事者在背地裡污衊他,面對自己統治的台島導民,無論他如何去做整體思考,從也沒有人滿意,漢人和原住民之間的糾紛也從不止息。面對鄭成功的大軍已經到了臺灣外海,對臺灣的意圖不明,多次向總公司求援,援軍不僅沒有實質的幫助,還構陷他膽小畏戰。你要怎樣計較,寫下那許許多多的信,歷史就一定可以給你一個交代嗎?

另一端的無名氏,一個資深國務院外事人員,他對來自臺灣的外交人員始終有著一份同情,然而也因為這一份同情讓他惹上了麻煩。和羅洛萊之間的感情 在某一天被聯邦調查局盯上,僅管他認為他從不曾洩漏國家機密,他仍被控以間諜罪吃上官司,那之後,他再也沒見過羅洛萊……   

兩段時空背景 不同的故事,交織出臺灣這塊土地的複雜性,統治者來了又去,荷蘭、明鄭、清廷、日本、中國到現在的所謂中華民國,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治理,但多少人把這裡當作一個國家來治理呢?說真的台灣到現在還是個沒有"根"的狀態,沒有真正的自主,有太多其他觀點影響著這島嶼的命運。這樣的糾纏在17世紀的揆一OR 20世紀美籍外事人員,300百年走過,他們各自對臺灣的感情,也因為複雜的國際政治,牽扯太多,對於這個婆娑之島可以使上力的部分非常微小,面對這島嶼上的一切,有太多的無力感,有更多深深地惋惜。

 別用美國男人的心態來愛我,要知道美國正在衰敗中。而我的美麗豐饒還活在荷蘭情人的記憶裡。殖民的愛情終將過去,而戀人們離去後,會更想念我、更愛我。我不僅是娜娜、羅洛萊,我是永遠的福爾摩沙。

台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定位,三百多年來還是依樣模糊不清。走過殖民時代,美其名是個國家,卻總在自己的家務事間卻總有許多人出來干涉,總是要考慮再三,別人可能會怎樣想,但我們到底有沒有可能自己決定我的喜好呢?為什麼所有的政策就是看美國怎樣說?我們是美國的一省嗎?要看中共的態度如何?不是說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就是獨立的國家,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揣摩中共會怎樣想呢?

說真的,關於他那些外交上的論述,卻提供我們另一層面的思考。他說……那年的「上海公報」……明明牽涉到臺灣的命運,只想要討好亟欲建交的北京……用一堆「認知到」、「不表異議」之類的外交詞彙,就匆匆決定臺灣的地位。中間缺少與臺灣磋商的過程,完全不尊重臺灣這個多年友邦。   ……若以「背叛」這個詞來界定,在與臺灣的關係裡,美國外交領域的教父,那位季辛吉曾經做出最卑劣的示範。 

而且對於這島嶼的歷史,從作者指出的揆一,一個海權時代下的台灣小島,我們對於這個島嶼的歷史,是否有另一派跳脫大陸觀點,讓這島嶼跟這世界連結,我們給自己的定位也許會不同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