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12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作者:艾瑪.拉金
原文作者:Emma Larkin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29599
裝訂:平裝

這兩年來看了許多書,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了點興趣,當然啦!對我這個只會吃喝玩樂的人來說,總是因為有旅遊價值才會這樣吸引我。而前一陣子以愛之名讓我看到更多的翁山蘇姬,雖然早再她得到諾貝爾獎那年就看過一本關於他的書,只是並沒有那樣認真想再多一些理解。但因為這電影,也許歲月增長,更加理解『生命』這東西的複雜度,看到一個女人為了自己鍾愛的祖國這樣無怨無悔,超過對自己兒子和先生的愛,那真的事很令人動容的愛,就讓我對這個國家更加好奇。

 這20年來整個國際社會變化很快,基本上整個共產主義都已經瓦解,幾乎每個國家都變得比較開放,但這個地方就是可以繼續鎖國,那讓人更驚奇的是那水災後,他也可以完全拒絕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力量,這種自大的態度,就是不把人民的生死當做一回事,你,活不下去是你自己的事,跟國家什麼關係呢?唯一可以比擬的該就是北韓吧!但也許就是個人偏見,反正我也沒喜歡過韓國人,對於那個國家發生的一切,我可以比較漠視。而這個以前被稱之為Burma現在改為Myanmar的國度,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整個中南半島最富庶的國度,是世界的米倉,是亞洲未來的希望。結果呢!脫離英國獨立,有了自己的獨立地位,卻是有更多貪婪出現,他們想要更多權力,所以翁山將軍被殺,軍政府上台,一個國家卻是愈來愈敗壞,曾經的富裕已成灰燼,富饒的土地卻也被破壞了,稻米輸出國變成人民吃不飽,甚至需要輸入稻米。

 書裡描繪著「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是啊!就像書裡面也談論到書寫自由的問題:在緬甸我們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自由,我們只是沒有公開發表的自由。問題大家也都知道,但就是不能說啊! 這讓我又想起書裡寫的一個牙醫的笑話。有一個緬甸人,走了好長一段路來到鄰國看牙醫。牙醫知道了這段艱辛的經歷後,就問他:貴國難道沒有牙醫嗎?男人回答說;有的,有的,我們有牙醫,問題是我們沒有得到允許,是不可以開口的!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

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 分子組織讀書會。很不一樣的報導文學,卻也讓我可以一窺這個封閉國度的一些樣貌。當然聽說最近他們要開放了,好像也聽說飯店目前供不應求,但這一切都還待繼續關注。

其實該說是藉著尋找當初喬治歐威爾在緬甸的足跡,給自己一個主題跳過一些些詢問、懷疑吧!而且,因為現今的緬甸真的有些場景還真有那《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內容一般。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這個國家我覺得還有一點希望,他們畢竟有點社會關注,我想說這個時代,終會不斷走向開放,但就是要挺得住,這些人民特別辛苦,但人生真的就是得抱持著希望,才會覺得走得過去,我想全國民主聯盟那一群人就是這樣相信著,否則每天面對監視的生活,那份恐懼就可以直接將你謀殺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