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5, 2010

幽黯國度


幽黯國度—— 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印度之旅 An Area of Darkness
作者:V. S. 奈波爾
原文作者:V. S. Naipaul
譯者:李永平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1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47280
裝訂:平裝

知道作者在台灣出版『大河灣』中文版之際,也知道他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後再看到他的作品是『米格爾大街』,我還算喜歡他的作品風格,雖然一個印度裔的人,但他對自己母國的是因為愛之身,責之切的緣故,還是他對那一塊土地這樣沒感情,提出的批判多過於讚賞?

對於這『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是我喜歡的旅遊記者推薦的,先選第一部看看,再決定是否繼續進行第二、三部曲,我覺得我會將其他兩部收了吧!至少在我到印度去之前,會將這些書都看完。

《幽黯國度》(一九六四年)是作者在印度遊歷一年,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記錄他在祖國所見、所聞、所思。作者是出身於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一般我們認識的印度家庭跟中國家庭很類似,對於自己文化的東西很重視,但他們家是有點特殊,他的祖父來自印度,但在一種非常特殊的層次上,印度一直存留在作者童年生活的背景中。因此,對作者來說,印度並不是真實的──它只不過是存在於千里達這個小島外面的茫茫太虛中的一個國家。在他心目中,印度依舊是一個特殊的、與世隔絕的地方;它哺育過我祖父和其他出生在印度、以契約勞工身分來到千里達的鄉親,也許有那麼一點尋根的味道,一九六二年,他首次踏上印度,這個屬於他祖父輩的家園故土。他的第一站是孟買,再德里,喀什米爾,接著是西姆拉,往南到馬德拉斯、加爾各答,最後一站則是他的原鄉。

在這次的尋根之旅中,他身在印度卻始終有極濃的疏離感,總覺得自己是個異鄉人,是個過客;不過,他還是試圖以客觀的眼光去審視印度,然而,眼見的一切景象仍令他震驚、厭惡、絕望、憤怒:人、垃圾、牲畜、食物、貧民窟等全混雜在一起。這種種對他均是極強烈的衝擊。相較於我們觀光客的身分,這樣的體驗完全不同。我當然也會看到他所謂的髒亂,但我會覺得那是每一個地方在進步過程裡走過的一個階段,但對於作者描繪的:「髒亂、腐朽、視人命如草芥的印度,竟也能產生出那麼多相貌堂堂、溫文儒雅的人物。」這樣的批評,在某些點我卻覺得那是一個對自己文化的最高標準的批判,畢竟妳希望你自己祖國更好一些,看到的那不好的一面,你會更強烈去評斷,畢竟你怕外人看到。不過因為他的作品我還是看得不多,也一直比較專注在印度這個議題上,所以我會這樣思考,不過聽說他對第三世界的描寫,向來是不留情面的冷嘲熱諷兼苛刻,確實是有點稍稍不留情面了!也許真的是如他人作說的:「他在心態上是個典型的『殖民地子民知識分子』,對自己所出身的殖民地、自己淵源所在的第三世界缺乏愛心與信心所致。」但說真的,他的文字洗鍊,觀察也很深切,你可以將他的觀察當作另一種看事情的方式,你可以保留,讓自己去觀察,最後有你自己的看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