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與竹塹風城的短暫相遇

每每到新竹總是一個短暫的交會點然後就立刻出發了。難得這樣地悠閒可以這樣隨意走走看看這個科技城的另一個風貌。


故事的起點總是在火車站,新竹火車站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站。西元189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完成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自此開始了新竹火車鐵軌將近百年的歷史。

現存的的火車站於1913年完工,為日人松崎萬長設計。由於松崎萬長具留學德國的建築背景,所以新竹驛的建築洋溢濃郁的德國近代建築風采。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結合古典希臘系統的結構,及承襲德國中世紀歌德式樣之紅磚與石材相間的造型,高貴卻又不會太過華麗,加上石造的結實感,更有莊重的意味在內,種種因素產生了膾炙人口的車站風華。歷經幾番歲月的洗禮、多次內外的改建補強,已經傷害了些許原來的風貌。

二次大戰時期,新竹驛週邊皆遇盟機轟炸,所幸主體未遭烽火波及。台灣光復後,於民國三十六年修復週邊的建築,之後再添空間,興建與主體不符的水泥式建築,沿用至今。


走過火車站,走向迎曦門。根據新竹市政府網站資料,因台灣協助清廷剷除反清勢力有功,准於健石磚城,道光七年(1827)動工,道光九年(1829)秋完工,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竹塹城城垣周長八百六十丈(約2752公尺),牆高一丈五尺(4.8公尺),加雉堞高一丈八尺(5.76公尺),四座城樓:東門迎曦,西門挹爽,南門歌薰,北門拱宸。

後因日人入侵、都市變更陸續拆除北門、西門、南門,西元1935年,根據台灣總督府史蹟條例,指定竹塹城迎曦門為史蹟,供人追思。雖然一座城門放在那交通繁忙地區顯得有些孤單,但比起台北城的「北門」更孤單地矗立在高架橋下,府城的小西門放在成功大學的小角落,它的意義還是好一些的。不過看著新舊交錯,心情確實很複雜,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適切的。

不過我倒是很喜歡那護城河,這是全台灣僅存的護城河了。在台灣難得在市中心有親水的空間,雖然比起我曾居住過一段日子的另一個城市─紐西蘭的基督城─River Avon營造的氣氛還是相距甚遠,但卻也看到一個城市有在努力一個適合人居住的環境。而在護城河周圍的公園是「無菸公園」,另一頭有一條街是「無菸街」。感覺是朝一個健康美麗的城市在努力著。真好,我們的城市也在進步著。

另外我也喜歡火車站前的廣場,我想我還會去看看城隍廟、玻璃工藝館等,所以還會有下一次的竹塹探險啦!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以前在風城唸了幾年書
當時沒啥機會去台北以外的城市下火車站
我就認為這個火車站外觀超美的!!

Ruth said...

我想它該是台鐵現存車站中最有規模&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