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7, 2007

羅馬探險3,威尼斯廣場 (Piazza Venezia)


繞過整區古羅馬市集就進入卡比扥山 Campidoglio。中央的雕像是馬可奧來里 歐皇帝的騎馬銅像,正面文藝復興式建築物是參議院大廈 ( Palazzo Senatorio ) ,現在則是羅馬市政府所在地;右側的建築物為保守宮(Palazzo dei Conservatori) 是一座擁有許多珍藏的 博物館;左側是1654年完工的新宮(Palazzon Nuovo) 是世界首座公立博物館;而這廣場最有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廣場圖形,你必須到保守宮博物館二樓才能夠拍到全貌。我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上博物館參觀,當然還是沒有相片給大家欣賞。下次有人去到哪裡在拍回來補給大家囉!


走下階梯就是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了。正面白色建築物維多里奧艾曼紐二世紀念堂 M o n. Vittorio Emanuele II 是為了紀念義大利統一後的首位國王,大戰後改為陣亡將士之墓,紀念碑中的火炬永不熄滅。第一次在羅馬時我們很短暫經過,第二次我從翡冷翠在回到羅馬準備回台灣前我在羅馬市區又隨便亂逛來到這裡,才有時間進去看看。你們覺得這建築物像什麼呢?有人說像”生日蛋糕”,有人說像”鋼琴鍵盤”?你們說像什麼他就是什麼啦!不過這建築完成之際被許多義大利人嘲笑,畢竟和古典的義大利很不一樣。


走過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往許願池方向前進,右手邊是特亞雷市集 Foro Traiano,一根高達三十公尺的特亞雷圓柱(Colonna Traiana),柱面上精彩刻畫Dacia 戰爭場面,而特亞雷市集(Foro Traiano)則是古羅馬的購物中心。不過天色已經漸漸暗了,我們直接往許願池去吧,就不特別轉過去了。相片是我從路口拍的,大家就姑且勉強看一下囉!

Thursday, July 26, 2007

馬祖卡蹓,北竿1

休息過後,我們就想出去走走,直接就在民宿點租了機車,因為我比較少騎機車,當然就是GRACE騎了,我就單純當個遊客了。

北竿其實也不大,騎機車基本上不用太久就可以繞上一圈,我們反正在這裡過夜,車子也是租一整天,根本不用急。而在馬祖你根本不用擔心”迷路”問題,因為你根本不可能騎到海裡去啊!但在北竿卻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坡度太陡了,好幾次GRACE都說不要騎了,那下坡一直手握煞車還蠻可怕的感覺。不過我們也是平安回來了。

從芹璧出發,先回到機場所在地—塘歧村,有個有名的塘后沙灘(連接塘歧村&后澳村),在此可以觀看到飛機起降的景象。我不記得我有機會看到這景色,找了相簿也沒找到相片。大家若去北竿時可以特別去看一眼啊!

騎上壁山,海拔298公尺,馬祖最高山。在這裡可以看到海面小島、山下的小村落。他有健行步道,不過六月底了,馬祖還是很熱的,而且沒太多遮蔽物,還是算了!

又走過午沙坑道,一路上碰到的都是軍人,基本上也不會像在台灣觀光景點這樣人滿為患,你若喜歡拍照,你可以自己設計各種場景努力拍到你高興,不會有人出現在你面前擋住鏡頭這事發生。我們根本就照著路標騎,看到真不能騎進去的管制路就轉個彎咩,不過現在軍事管制的路已經很少了,我們一路還騎的很順暢。而且我們一看就是台灣來的,她們還蠻寬容的。


在天黑之前我們騎到坂里村,有個有名的坂里沙灘。不過我們沒去沙灘玩耍,竟然就在坂里國小裡玩了起來,有個人有職業病,看到小學就要參觀一下。不過在海邊的小學也很特別,我們胡亂在這裡拍照,也有一些我覺得美美的房子,也就又把她們放入鏡頭了。最後在天黑前回到芹壁村,我們當晚的小窩。

回來後就懶得在出門了,就決定在民宿主人經營的咖啡館裡用晚餐,我完全記不得那東西味道如何,一方面該是沒有那樣美味,另一方面心情也不在吃吧。但我想那氣氛很好,那位和我們搭同一班機來的女孩也在哪裡,我們倆就邀他跟我們同桌吃飯,我愛熱鬧嗎!他又獨自一個人旅行,我就是想跟他聊聊啊!也因為這樣結的緣,有之後的星空下的對話。這段就下次在講了吧!

日落了,這裡沒有那樣多的光害,你覺得芹壁村更加溫柔了。

本想在這裡將北竿寫完,但我實在太"厚話"了,大家就忍耐我慢慢道來了。

羅馬探險2,Colle Palatino

離開羅馬競技場,就往旁邊的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去也!

古羅馬市集不僅是古羅馬的發源地及市中心,也是羅馬七座小山丘的共同交集。艾米利大聖堂(Basilica Aemilia),聖道(Via Sacra):古羅馬的主要街道,賽佛流拱門(Arch of Septumus Severus),艾米利大聖堂,台特斯拱門(Arch of Titus),靠近賽佛流拱門樸實完整的磚造建築物是元老院(Curia)的所在,也是昔日羅馬議會坐鎮之地。

一整片的廢墟,但他就是能讓你有"發思古之幽情",以及另一份滄桑之美。我每每說義大利就是可以靠祖先的遺產賺錢。

巴拉丁山丘(Palatino)其高約7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市集(Forum Romanum),另一側為羅馬競技場(Circus Maximus)。

從山丘上可以看到遠方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堂,威尼斯廣場方向建築物的蹤跡。

走過整片古遺跡,往卡比托山方向,你會發現這個代表羅馬城神話的雕像。根據羅馬神話,巴拉丁山為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發現並被其哺乳之地。根據這個傳說,牧羊人福斯徒勞(Faustulus)在其後發現了這對嬰兒,其與妻子勞倫緹雅(Acca Larentia)將其撫養成人。當這對嬰兒長大後,此地成為羅慕路斯興建羅馬城的選址。

Wednesday, July 25, 2007

羅馬探險1,Colosseum

從蘇連多搭巴士到羅馬,但因為司機在羅馬找我們投宿的小旅館花了許多時間,我們在中午過後才真正開始我們羅馬探險。

搭地點就輕易可以抵達位於市中心的羅馬競技場(Colosseum)。西元72年由維斯帕基安(Vespacians)動工,80年由其子Titus手上完成。圓形競技場完工之時,曾經舉行過連續一百天的祭典儀式、勇士鬥劍和人獸搏鬥等競賽,同時還曾把河水引進競技場內,進行海戰模擬。

每層有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廊。

羅馬競技場當初是皇帝和富有羅馬市民觀賞格鬥士和猛獸做生死搏鬥的舞台,此一殘忍活動一直到523年才完全禁止。之後此一競技場經歷過幾次大地震,而15世紀時教廷為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競技場部份石料,而這個可以容納5萬多人的場所,雖經過千年的時間,你仍能感受到當初建造者的智慧。

因為"神鬼戰士"(gladiator)一片緣故,在場外有打扮成神鬼戰士的人,在那裡等著跟你照相,當然了,你是得打賞他們的。

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 是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戰勝暴君所建,他位於羅馬競技場右徹。找遍了我的相片,竟然找不到一張凱旋門的相片。大家應該看過法國凱旋門,就自己想像一下吧!

馬祖卡蹓,寫在前面


對於馬祖一直沒有概念,所以在2004年的端午佳節,給自己安排個4天的假期,去拜訪海外懸島。

和Grace在松山機場搭往北竿的飛機,我們兩比較晚check in,拿到的座位已經是最後兩排的位子。上了飛機一看,哇!根本就是軍機嗎。我們倆很無聊去數一下不是軍人的到底有幾個呢?大概就3-4個吧(還包括我&Grace),另外我們前面坐一位女生,後來我們投宿在同一地方,當天有一段美麗的星空夜談呢。這是後話,之後再慢慢談。


抵達北竿機場,真是個小機場,也還再做擴建工程。我們民宿的男主人來機場接我們,先回到住宿地方休息一下囉。第一眼的感覺真的是很舒服,因為就喜歡看老房子,所以看到這樣石頭房子還蠻興奮的。大部分的馬祖建築就是閩中、東的建築型態,和台灣以閩南建築為主的有很大的不同。當然啦!另一個很大的不同是語言,我們坐在咖啡館等房間check in聽主人一家人的對話,怪怪,我竟然聽不懂呢。


在老闆有稍稍空閒時就帶我們去看去挑選我們的房間,後來決定就住這一棟的二樓,我想在二樓該是比一樓安靜一些,而且我看上她有個陽台,擺上椅子可以坐在那裡發呆。想像起來就很美,而也真的很棒。認真看可以看到我們擺上的兩張椅子吧!而另一張相片就是我房間,還有白色的蚊帳耶!雖然這房子的隔音沒有那麼好,但在馬祖沒有那樣多觀光客,你也不會覺得特別受到干擾。


另外,在馬祖旅遊,在用手機時要確認你的訊號是台灣的,因為這裡距離大陸比台灣近,不小心訊號就是大陸的了,那就是國際漫遊了。

馬祖特色就是軍人多,我們後來騎機車出去閒晃時,到處都是軍人。然後就是以前留下許多反共抗俄的標語,回頭去看這些,也是蠻有趣的。

而我們到訪之際,剛好有人來此拍片,還跟阿寶(曾寶儀)打個招呼,後來這部片到底在那播放我完全沒有概念。

其他的探險歷程,慢慢再和大家分享了。

Tuesday, July 24, 2007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建於公元5世紀末,早期是教皇的一座宮廷,後改為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共擁有十二個陳列館和五條藝術長廊。

由於羅馬教廷借助了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各地文物不遺餘力,所以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甚為豐富多采,彙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精華。

入門即有埃及館、凱撒館、克里蒙館 (Museo Pio Clementino)、希臘館、古雅典文明以及西斯汀禮拜堂(The Sistine Chapel)。

公元前一世紀的希臘大理石雕刻,2.42M高,於西元前1506年出土的勞孔父子群像(Laocoon and his sons),表達掙扎絕望身軀手臂的肌肉與臉上的痛苦表情、小孩們無助的蠕動著,折磨與騷亂凝成不朽群像的技法,永遠叫人嘆服,其悲劇性效果懾服多少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

松果廣場在1506年設計,而這個半圓形的璧竈是1565年建造,仿萬神殿的拱頂模式。這個庭院放置了西斯汀禮拜堂的巨畫說明照片,方便導遊對觀光客解說用途,廣場的聲音不會聚集,禮拜堂內要保持肅靜,所以只能利用這廣場了。

School of Athens,拉斐爾在25歲時完成的作品。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部集中在一個白色大理石及淺黃褐色的拱型長廊。古希臘、羅馬&當代義大利50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匯聚一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現人類智慧和諧。
地圖長廊

當然了,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是西斯汀禮拜堂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從一進入梵蒂岡博物館,長達7公里的參觀路線,都一直在指引著你往西斯汀禮拜堂前進。那些指標真會擾亂人心,好想趕快抵達Sistein Chapel,但也因此在途中有些風景你就會錯過。梵蒂岡博物館需要你重複造訪,每次選擇不同的觀賞點,不然一下子看那樣多的偉大作品,心理負擔也真有些大呢!

西斯汀禮拜堂完全不能拍照,裡頭也禁止說話。但大家仰頭觀看"創世紀"仍不免發出讚嘆聲,而館方人員一再制止大家發出聲音來。雖然那些圖片已經在各種美術書籍看到很熟悉了,但現場的震撼力還是讓人感動、讚嘆,米開朗基羅真是個天才啊。在他完成創世紀22年後,衔教皇之命再度進入西斯汀禮拜堂創作"最後的審判"。70歲的老人在此孤獨的畫出這經典之作。繪畫一直不是米開朗基羅的專長,但他卻不被敵人打倒,硬是以實力堵住那些想要讓他難看的人。

而這長43公尺、寬13公尺、高26公尺的禮拜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2005年若望保祿二世過世後,來自全世界紅衣主教,就是聚在個禮拜堂選舉教宗。

Monday, July 23, 2007

大學同學會


每每在同學聚會中總會感概"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吧。我們在距離上次開同學會4年後又再度邀請大家來聚聚,沒有認真去找到每個同學,但10多個人可以來聚聚聊聊,也是很難得的經驗了。

大伙從慘綠歲月相識迄今,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一直流逝著,真的很難想像我們相識18年了,生命中有大半的歲月跟這群人交集著。我一直覺得我們班是很可愛的一個班級,而且是很特殊的一群人。而畢業14年來後,我很感動的是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相聚的緣分,而且班上的同學也真的不市儈。

社會系因為沒有明確的專長,我們這一群人都在畢業後努力尋找自己可以做的工作,班上的同學從事的行業真的是非常多元,而大家在不同的工作領域努力著,在這樣的聚會分享生活體會、自己工作專長。

一直到吃飽喝足,想到該拍張紀念照之際,我才想到我忘記將我的美食拍照了。不過那不是那樣重要啦,重要的是我吃到好吃的東西。

我們就這樣從11:40一直聊到下午4:00多,最後我和另一同學又到一個同學北投山上的家繼續,一直到晚上8:30左右才真正結束今天的聚會。

同學目前在北投居住的透天墅,他說是幫阿姨看管的房子。有個美麗的游泳池。


樓頂陽台可以看台北景致。

在晚餐過後,我們拿著酒杯上頂樓陽台,啜飲美酒,繼續話家常,也看看北投的夜景。

Sunday, July 22, 2007

南庄小鎮漫遊

天氣真的非常熱,每每都在想該逃到哪裡去才可以避暑呢?自己想像說到偏遠地區一點該會比較好吧!當然那只是我自己想像的而已,基本上昨天氣溫又是一個新高,而我在南庄隨便亂走著。

南庄昔日是靠挖煤礦繁榮起來,當時有許多礦工也常常到南庄大戲院去看電影,但隨著礦業的沒落,南庄大戲院從昔日的車水馬龍到門可羅雀,後來放映二輪片,甚至很少人光顧。

現在的南庄大戲院已改為餐廳,他還是有放映電影,甚至是一些很古老的台語片,但跟餐飲結合,可能還比較容易生存著,也保留住這個見證南庄風華時代的建築吧!這種經營型態很像在內灣大戲院的方式啊!


桂花巷本來是破舊凌亂的巷道,現已整修的富含古味,豬舍被改為花圃;朱紅色磚塊牆壁古意盎然。平日的小巷散播著寧靜的閒逸,假日則充滿音符跳躍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整個巷子裡有好多賣桂花釀、手工麻藷等特產品,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小巧的咖啡屋。桂花巷麵店,在這小巷算是特殊的,但他卻是非常重要的地標。因為據說桂花巷之名的由來,就是老闆"桂花姐"之故。現在是桂花姐他媳婦接手經營,賣的是家常手工水餃、麵類、滷味等,不過卻餵飽了許多在地人的胃。

南庄老郵局,位於永昌宮旁邊,原是一棟藍色木造建築,現已改為圖片中的樣子。他是民國前12年所建造,已超過百年的歷史,為讓這廢棄老郵局重生,社區特將他規劃為"南庄文化會館",作為展覽當地老照片的地方,也許也可以擴為更多藝術家展示作品的地方。這都還是一條很遠的路要走,但總是一個好的開始。思考的不只是建設更新,還是思索保留再利用的價值和意義。

老郵局古樸素簡的合適建築風格,對面也有一相類似的和式風格的老房子,現已改為咖啡店,而旁邊有一歐式別墅,兩相對照卻有一種和諧的美感。原本我想拍那別墅的相片,因為我覺覺得那房子很美,但樓上陽台有住戶在,怕對她們不尊重,也就作罷了!記在腦袋裡也是很好的。
乃木崎
老郵局前面有一段下坡階梯,日據時代就已興建。

"崎"是階梯的意思,"乃木"則是將軍的封號。 據說是當過這裡的乃木將軍覺得地面泥濘難行,為體諒民眾爬階體力不繼,必須置放挑物休息,因此捐了一筆錢來蓋這石板階梯。

多了一個故事,風景就更加不同吧!

Friday, July 20, 2007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彼得大教堂座落在聖彼得廣場後面,東西長一百八十七米,南北寬一百三十七米,穹隆圓頂高一百三十八米,建於公元一六二六年,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殿堂,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及羅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


從西斯汀禮拜堂出來後,先去爬教堂圓頂。雖說是可以搭電梯,那電梯也只到半途而已,我們還是得一步一步往上爬,還得花5歐元買入場券呢。但自己愛,又能怎樣呢。

先可以看到教堂圓頂,這個教堂圓形穹頂,據說構思來自羅馬市中心的萬神殿。它是米開朗基羅在晚年的代表作品,雖然米開朗基羅未能親眼目睹它的完成,卻也無損於它的成就。

下樓時在這裡的紀念品店買了明信片、郵票,並蹲坐在一角落完成我的明信片,寄出我在梵蒂岡的紀念明信片。然後再繼續參觀聖彼的大教堂。當初就怕說不小心就離開了梵蒂岡國境了,其實從教堂出來後還有郵局的。不過有壓力之下也才會認真做完它,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進入教堂,一群人就擠在那一片玻璃之前,原來就是米開朗基羅在25歲雕成的"聖殤像"(Pieta),那份細緻的美感,雖然米開朗基羅不是我第一號偶像,但你也不得不讚嘆他真是個天才。聽說當時有人質疑他那樣年輕怎麼可能雕出這樣美的作品?米開朗基羅憤而在聖母的衣服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有自己簽名的作品。而米開朗基羅在晚年甚至在去世前一天還在雕另一聖殤像,現存在米蘭斯佛沙古堡。
再來順著方向走,看到很多人排隊,大家去瞻仰聖彼得雕像,據說摸它的右腳會帶來好運。其實你不知道也無所謂,跟著別人就對了,就當個觀光客。

聖體傘(Baldacchino),貝尼尼的作品。4根高達20公尺的螺旋狀柱子,頂著一個精雕細琢的頂篷。傘下即為教宗的祭壇,再之下為聖彼得的墓穴。

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還是貝尼尼的作品。其祭毯的精細度是觀賞重點。另外代表真理、正義、仁慈、智慧的雕像也值得一看。

這瑞士籍傭兵制服因為是米開朗基羅設計也變得是欣賞的重點。

總而言之,聖彼得大教堂無論是建築、繪畫、雕刻、藏品,都稱得上是藝術珍品。